34回信(2 / 2)
乐绮眠落座,随意道:“曹病已下狱,严洵独木难支,不够将军向闻师俭交差?”
瑞云殿的威胁让萧蟠动了杀心,若非有傅厌辞作保,她不可能在暗算了萧蟠后安然无恙。
萧蟠道:“老三脾性暴烈,若知道你的谋算,姑娘就算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乐绮眠说:“可依我对将军的了解,若对瑞云殿之事耿耿于怀,不会只是口头威胁,更不会心平气和坐在此地。”
萧蟠嘴角噙谑,直言不讳:“姑娘不怕萧某与你玉石俱焚?”
乐绮眠道:“有一件事,将军应该知道,闻师俭在新君人选上与肃王争锋,目的在于掌住奉京,避免与肃王鹬蚌相争,勤王军从中得利。”
萧蟠说:“那又如何?”
乐绮眠声音渐低,唇边浮现些许笑意:“因此,新君是谁不重要,只要听从军令,野犬也能坐上龙椅。将军随时可以除去严洵以迎合闻氏,是你自己放弃了这条路,怪不到他人头上。所以,我很好奇,你当真惧怕被闻师俭责罚,还是另有打算?”
这番话撕开萧蟠虚伪的一面,他的确对乐绮眠不满,但说到底,他仍然想与傅厌辞合作,所以忍下一切。
“太懂人心不是好事,”当萧蟠不再笑时,眼中的桀黠一览无余,“姑娘何时发现萧某另有打算?”
乐绮眠眼前暗下,原来萧蟠拉上垂帘,将光线挡死。随后将一封书信推到案前,重新落座。
不必拆看,两人都知道,这是太子的回信。
“老三去信太子,愿赌上闻家的前程,为太子与肃王一战。昨夜,太子的回信到了营中,我没有告知老三,提前拆看了书信,”萧蟠眉梢挂讽,慢慢展开信纸,“太子说,肃王对国相的行动,出自陛下授意,让老三立刻收手,否则发生何事,他鞭长莫及,无法相援。”
闻师俭没有直接动兵,就是在等太子回信,他坚信太子不会抛弃闻氏,太子却选择明哲保身。现在,再追随闻氏等同自寻死路。
乐绮眠并不意外,反问道:“将军亲自来一趟,只为给我看太子的书信?”
早在杜荃被派到营中时,她就有所预感。现在猜测被验证,再看傅厌辞过往举动,便能发现天狩帝的谋划有迹可循。
萧蟠自然不是。
“老三看过书信,发了一通火,召集部下,打算在新君登基那日,对肃王动手。”
这确是闻师俭的作风,事情的发展也在乐绮眠掌控中,但她不动声色,追问:“那么将军,也打算铤而走险?”
这正是萧蟠反复思考后,找上乐绮眠的理由。他沉沉道:“只要肃王既往不咎,届时,我愿助御卫一臂之力,拿下闻氏。”
他取出刻有萧氏徽纹的玉佩,推到乐绮眠手边。玉佩洁白润泽,映出两人被“萧”字隔开的身影。
乐绮眠挑起眉:“将军是打定主意,要追随肃王?”
其实,萧蟠知道傅厌辞极难接近,没有将全数希望压在对方身上。开罪过他的人里,除了乐绮眠,还从未见过他对谁轻轻放过。这次能打开一条进身之阶,便算幸运,被回绝,也在情理之中。
萧蟠淡道:“事到如今,还由得萧某选择?”
乐绮眠心道,的确如此,但他转投傅厌辞后,勤王军同时对上两人,压力骤增。再对他动手,也多了对方这层阻碍。
“既然将军已有决断,”乐绮眠隔着桌案,收下玉佩,眼中杀机毕现,但表情没有泄露分毫,“我会将玉佩交给肃王,至于是否接受,决定权在肃王手中。”
萧蟠饮了茶水,没有多说,闻师俭还闹得厉害,他要尽快赶回大营,安抚住他。
他带兵撤走后,乐绮眠没有立刻撤下茶水,因为陆冕到了小院,正等在门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