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徐谊捉虫(1 / 2)

加入书签

翌日卯初,学宫大门被缓慢推开,学宫外的街市上也只有零零散散的行人,又过半刻,人影渐渐多起来,各般食肆、商铺次第点灯开始经营。

街市里熙攘起来,学生们挤在了食肆外,有喊着吃面的,有嚷着吃饼的,还有人搂着几块饼子从人群里挤出来,或是被饼子烫到了,急匆匆地将饼子扔到了同伴手里去……

钟令也跟着他们热闹,吃完了一碗面汤,赶在辰时差一刻的时候才踏进了学宫的昭文斋中,还未至讲堂,便听到人声错落,细看了几眼,果然看见了坐在第四排的薛度,她暗笑一声,不知他是几时起的,竟能抢到前排的好位置,在他斜后方还坐着崔友诤,二人倒是结交上了,正说着话。

看过后她又去了斋中的点卯室,在卯册上签了名字,领了两本书。

讲堂宽阔,她绕着柱廊走了一段才到了讲堂正门,讲堂内设三百张书案,正前方列有三席。

此时前几排已没了空位,钟令向后寻了寻,背着书箧在稀疏穿插着学生的最后一排落座了。

薛度转着头,目光扫到她,拉着崔友诤与她一同打招呼,心中却想这厮仗着自己熟知学宫诸事,拖拖拉拉这时候才来,比自己这个人地生疏的外乡人不知多睡了几刻钟,当真可恶!

钟令倒不知道薛度的腹诽,刚落座不久就听到讲堂内喧腾起来。

“是徐谊。”她听到身边的学生低声惊呼。

徐谊,十三年前,他是与裴祭酒同榜的进士,甚至比裴祭酒还高了数名。

世人说起他来总是叹他未谙官场深浅,初入朝堂便敢谏劝先帝不该热衷斋醮乩仙,荒置朝政,导致他被先帝怒斥贬谪之后竟无一人为他求情转圜。

进士出身啊,到如今才只是一个八品经学博士。有学生惋惜。

“不拜鬼神,去栽桃李。”崔友诤摩挲着书页,轻声念道,看向徐谊的眼神有些激动,“我翻千嶂访松柏,见君青青桃李前。”

徐谊将学生们的议论都听在了耳中。

不拜鬼神,去栽桃李,当年与友人道别时慷慨说下的这一句,原来已经翻过了十余年光了。

他抚须站在堂中,学生们顿时歇了声,纷纷起身向他行礼。

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坐,只叫助教介绍了几句,旁的一句废话也无,便叫学生们将书翻开,听他诵读。

“《礼记》,万世之书、修齐治平之经也,远察天道人伦,近言养心见性,《曲礼》曰:毋不敬,严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今日学生们领到的两本书都是《礼记》中的内容,一本《曲礼》,一本《檀弓》,听到徐谊诵读《曲礼》,学生们都纷纷翻开书,跟着徐谊的声音默读。

吟咏诵读,因声求气。徐谊的声音似清风过堂,音节出喉吻间而感文章神气,学生效仿其声韵,亦觉所感非凡。

徐谊诵读完毕,令学生齐声诵读。

霎时间便闻琅琅书声。

钟令读完《曲礼》上篇,只觉意犹未尽,徐谊诵读的韵律与节奏,让她首度感知到了诵读的意义。

许多学生与她一样都还沉浸其中,徐谊却已经开始讲课了。

学生们顿时正坐,更有甚者,恨不得徐谊每讲一句都要记下来。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徐谊讲到这句时顿了顿,喝了一壶茶,在他喝茶的间隙便可见有学生迅速揉捏手腕,他才刚放下茶杯那些人又立刻拿起笔。

他拂着胡须看向学生,“这上二句为学者之道,下二句乃教者之道①,诸君以为,学者之道、教者之道,二者孰重孰轻?”

这是他今日早课以来第一句发问,“诸君,尽可畅意辩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