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徐谊捉虫(2 / 2)

加入书签

讲堂中顿时响起交谈议论,倒是还没有人贸然答先生问。

钟令放下笔,这句的意思是说学礼者应上门向他人学礼,从未闻说授礼者主动前去传授的,讲的是尊师重道。圣贤之论么,顺着说自然是不会出错的,她正想着,便见到有人已经起身作答。

“回博士,学生以为,学者之道应重于教者之道。孔注有云:‘礼者,所以辨尊卑,别等级,使上不逼下,下不僭上,……凡学之法,当就其师处北面伏膺,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此为礼法,学有师者,拜学为礼……”

听完徐谊赞赏地点了点头,“孔颖达的注疏可取,不过你这回答仍未脱窠臼,多见古人论调,但是,敢第一个站起来,师长评点之下仍神色泰然,当得大雅。”

说着他扶着桌子起身,执书走进学生中,示意助教道:“这个月我不考试,凭你们平日课业定考评,这名学生,这月学业考评结果为上等。”

“这便上等了?”

“早知道我就第一个站起身来了。”

讲堂里又响起来私语声,徐谊充耳不闻。

又有人向助教请示要作答,徐谊一一应允,接连答了七人,徐谊皆作了点评,却只许了第一人这月学业考评上等。

“诸君之言,多可见持身之道,正如……”一语未完,人停在了钟令的身后。

看着钟令的笔记,徐谊走到她桌前,用书在她桌上点了点,“学生,我想听听你的回答。”

钟令有些紧张,她本来是想作答的,但是听了同窗们的回答之后又觉得自己这论调有些功利,此刻听到博士点了自己,不禁深吸了一口气。

“学生遵命。”她起身朝徐谊行了礼,“学生以为,教者之道应重于学者之道。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②,故礼顺时也。学与授,曰师生,古之学者必有师,此乃来学之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乃往教之礼……

今有君子,邻有蛮童,蛮童何以,无父可怙,无母可恃,无礼无教,未知敬重,有此蛮童,君子往教,此曰礼也……我有君子,邻有蛮夷,蛮夷何以,山障水拦,未知礼法,千秋岁去,未闻来学,再千秋去,不见往教,有此蛮夷,我使君子往教,亦曰礼也……”

“好生大胆。”有人低声议论,“刚进学宫,何必出此谄媚之言,又非升格试上朝廷阅卷……”

这学生这样评说,正是因前月朝廷刚刚收服了西南夷族,又派遣了使臣前往教化,他说钟令的回答谄媚也不算说错。

“以徐博士的品行,必然不喜欢此等论调。”

……

钟令没有听见这些议论,作答之前她也在想,徐谊这样的人,会喜欢这些迎合朝廷、歌功颂德的答案吗?

然而一个徐谊的喜好并不能左右她的作答,她现在也只能答出这样的内容,她一个人读了很多年的书,看了很多年的邸报,现在她还不会别的答法。

徐谊一直微笑着,没有其他学子所想象的不喜或淡漠。

“你答得很好,是我今日听到最好的。”看到钟令眼神瞬间亮起来,他不由笑道:“敢发辩论,不掩性情,是为君子,这月考评,你也为上等。”

学生们都若有所思,又听他道:“取于人者,我为人所取而教之,在教者言之,则来学者也。取人者,我致人以教已,在教者言之,则往教者也……”

待钟声响起时,学生们还沉浸在徐谊的讲授中,他却立刻合上书,也不说布置课业,只是向学生们微微颔首,说了句“今日早课罢了,诸君辛苦”便转身离去。

学生们还没来得及起身拜别老师就已经看不清他的人影了,有人跑去柱廊上看,只看到他飞奔而去的背影。

“徐博士跑什么?难道是有急事?”

“急事在身,却依旧前来授课……”说话这学子面容上带了点感动,“对学生真是一片爱护之心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