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1 / 2)
夜幕渐渐低垂。
前院之中,待三辆牛车上的物品全数卸下,众人只将急用的日常用品和被褥先行妥善收进各房,剩余物件暂摆在侧厅,留待明日再做整理。
刘耘娘唤路伯取来十几贯钱,递给三名车夫作为车资,又差路与去寻水夫买水。她刚想喊青枣陪自己出去购置些吃食,忽闻敲门声起??来者是附近正店的伙计,提着两大箱食盒上门送饭。
原来大女儿丽娘早料到刚迁入新居尚未开灶,特意订了三日的午膳与晚膳。
刘耘娘让伙计将食盒提至饭厅,又命人把路上剩下的炊饼取出,这才转身往后院去。她先到上房请了婆母,让王婆搀扶着前往饭厅;再往东厢房寻女儿未果,便径直来到儿子书房,只见女儿正伏在案前,在哥哥的指点下练习大字。
“悦娘这般勤学,日后怕要嫁个进士老爷呢。”
耘娘抱起小女儿,随意瞥了眼书案上刚写就的、墨迹尚未洇干的几个大字,她虽不大懂书法,却觉得横竖撇捺皆合心意。
这般调侃远超五岁孩童的理解,吴悦只得奶声奶气地仰头追问:“什么是进士?”
得到的却只是亲娘和亲哥的哈哈大笑。
“那我也努力读书,广结饱学之士,趁早给悦娘挑个好郎君。”吴夏望着妹妹笔下初具模样的颜体字,颇为自得。起笔藏锋、收笔顿挫皆有章法,到底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
仁宗朝官吏多爱雄浑刚正的颜体,其筋骨端正暗合儒家“浩然之气”,县学夫子亦要求学子临习颜真卿法帖,谓其于科举有益。
吴夏虽生性粗放急躁,却独爱搜罗闲书野史,每逢妙趣章节必工笔抄录,结集成册。他对自己的“珍藏版”苛求至极,稍有结体松散或线条浮滑之处,便撕毁重写。这般精益求精,竟让他硬生生磨出一手端方的颜体字,与脾性形成奇妙反差。
夏小郎对他妹妹悦小娘的教导在这里又劈叉了。
按常理,女子习字当效法卫夫人的秀逸楷书,他却将她引向了朝堂重臣惯用的、方正雍容而庄重大气的台阁体。
吴悦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她还以为形容女子书写时的蝇头小楷,笔致娟秀,就是把字写小点,从16号字体改成11号字体。
作为武夫之后,夏小郎这一辈才算开了读书的路子。他既不受礼教纲常的束缚,也不拘泥于文坛规训,打心底里觉得:自己能学的妹妹也能学,自己敢做的妹妹也能做。这般念头埋下后,竟成了兄妹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只怕日后,妹妹要去秦楼楚馆一探究竟,他便替她乔装改扮;妹妹想骑马打猎,他便牵马执鞭随行;哪怕妹妹闹出杀人埋尸的事,他也只默默清扫痕迹,半句“女子该逆来顺受、淑质贞亮”的废话都不曾劝过。
大可不必,你还不如是个天生将才,能打穿草原的那种,现在看来也没这个天赋,吴悦只能默默腹诽。
可惜,就算她哥是卫青,也必须通过裙带关系抱着宋仁宗的大腿去打战,纵有千般谋略,也难敌朝中“无兵可调、无粮可支、无钱可拨”的困局。
何况如今并非东汉末年或五代十国的乱世,哪里来的人和地盘让她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