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2 / 2)
------------------------------------------
刘耘娘将两个孩子从书房唤出,在丈夫面前大大夸赞兄妹二人兄友妹恭,尤其着重提及儿子立志发奋读书,称“日后要让妹妹从自己的挚友中任选佳婿”的志向。
这番话让吴父不禁认真端详起两个孩子:尤其是小女儿眉间已隐隐透露出三分灵慧之气,恰似明珠初露微光,令他心中暗忖起女儿的未来。
被她爹看得有点毛毛的,吴悦忙回以甜甜的微笑,头一扭便坐到饭桌前,装作饿得狠了,拽着青枣的袖子撒娇要糕点吃。
吴家一家五口,加上管家路伯、儿子路与,还有王婆与青枣,一同享用了在东京城的第一顿晚餐。
路伯年轻时是个无父无母的小乞丐,听闻军营管饭便摸去了驻地,恰巧被吴老爷子撞见,便将他收留照顾。那时吴老爷子在书房里收刮珍宝,他便在门外站岗守护,只听他吴大哥一人的话。
后来征讨契丹,路伯不慎被战马惊踏,多亏吴老爷子从马蹄下将他救起,自己却断了一条胳膊。
经此一劫,路伯对吴老爷子死心塌地,成了吴家的管家。
吴温老爷子去世后,吴军常年在西北驻防,家中妇孺全靠路伯带着儿子在外奔走照应。
王婆是刘耘娘从娘家带来的老妇,原是吴悦外婆的陪嫁。
当年吴悦的外公停妻再娶纳了妾室,又嫌吴家乃武人出身,不愿给女儿添妆,便将王婆的身契交还给了刘耘娘。青枣则是王婆弟弟的孙女,因家中女孩众多难以糊口,自小就被送到吴家抚养。
今夜膳席上俱是至亲旧人??乡野人家本就没有主仆不同席的规矩。
所谓“独木易摧,众木成林”,与高门士族一样,市井小民亦有应对风险的生存智慧。这是历经五代十国连年战乱,在烽烟中锻造出的庶民存续之道:黄发垂髫共饮一井水,青壮妇孺同守三尺垣。
吴悦人小胃口窄,只吃了半碗桐皮熟脍面,再添两块枣糕,小肚子便鼓得溜圆。
她搁下汤匙,眼神直勾勾地望着对面几个男的手握瓷盏斟满清酒,觥筹交错之中,欢声笑语不断,时不时还手捏了块桌上的按酒。
所谓“按酒”,就是北宋饮酒时必配的小菜,一般都是些肉干、果脯、腌菜。
吴悦盯着父亲盏中晃动的酒液直咽口水,也想浅尝一口,试试酒精浓度,却被她娘以为她口渴,喂了口紫苏饮。
吴王氏毕竟上了年纪,经此长途跋涉,食欲难免不佳。她仅喝了半碗粟米粥,便以手示意先行退席。青枣见状,忙不迭起身搀扶着老夫人回房服侍。
酒酣耳热间,女眷已陆续离席。刘耘娘催着小女儿去歇下,自己看着丈夫与儿子仍在席间谈兴正浓,便由着他们去了。
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