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华山畿(2 / 2)

加入书签

青年人一身玄衣,正阖眼躺在个木梁上,不知是被日头晒着了,还是叫下方的谈话声扰到,他颤了颤眼睫,却没睁开。

尚存些风轻日暖的天,哄的人发昏,青年双臂交叠枕在脑后,似是午后倦猫般打个盹。

瞧那架势是睡得舒服,只是他躺的地方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现下青年正躺在个小楼正门的门楣上。

小楼似是仓促搭建的,只于戗檐处雕了些麒麟一类的瑞兽,雕窗上是蝙蝠和石榴组成的“多子多福”图,不算华贵,倒挺雅致。只是落在浓翠蔽日的林中,平白添了几分突兀来。

“……可算是把各位大师盼来了,本县这几日可是夜夜难眠呐,不单是为了我儿,更是怕那邪祟为害城中的百姓呐。”

那道颇为难听的公鸭嗓又传来,明明无人理会,他却仍旧喋喋个没完。

这次似是真把那青年扰到了,他蹙了下眉心,偏头往阴影里凑了下,只是这门楣实在窄小,容不得他什么大动作。

木梁太细,青年一条腿支着,另一条腿无处可去,便垂了下来,随着身子的动作晃了晃,将裤脚边的红绸也牵着动。

要说这小楼也是颇为古怪,檐下柱前皆挂满了红绸,隔几步就能瞧见个大红的绸花,红红火火地披挂了小楼满身。

若是夜里瞧见,约莫要同灵幡飘荡般,指定吓人一个跟头。

这般看来,青年似乎是直接在一处喜堂的门前躺下了。

不仅躺的舒服,还颇为自得的打起盹来,来了人都不搭理。

大约是脑子有病。

只是此地约莫风水不好,脑子有病的人怕是不少??

明明是个用以做喜堂的小楼,门前的廊下却聚了一小撮人,拢共七八个,各个奇形怪状,活似一众牛鬼蛇神:

门前是个背着桃木剑留着山羊胡的道士、立柱旁有个盘着串佛珠脑门倍儿亮的和尚……甚至角落里还有个摇着扇子的书生。

总而言之,古怪得很。

而这群“牛鬼蛇神”跟前,立着个身着绿袍、腰缠金丝福禄纹?革的中年人。

方才那锯木般的公鸭嗓,便是自这绿袍中年口中传出的。

这中年人腰间别着块铜腰牌,见其上的刻字,正是道明县的青天大老爷。

真应了那句物以类聚之说,这县太爷约莫也病得不轻,品味尤其脱俗,不知自何处学来的,非要往脸上糊一层厚厚的脂粉,白花花一片看上去尤为?人,咧嘴一笑,白粉便自嘴角开裂,扑簌簌洒落下来。

看上去比他口中念叨的邪祟更邪门。

大约便是被这花白大脸唬个不轻,县太爷又是作揖又是赔笑,连着说了好几句,廊下都无一人答话。

“哎呀……”自顾自说了半晌,县太爷也颇有些讪讪,于是侧头冲身边的小厮一摆手,小厮马上躬身行礼,忙不迭地溜到后面的马车旁,捧了个檀木匣子来。

“各位大师肯来解这小城之危,本县自是感激不尽,这些也算是聊表心意,还望各位大师不要嫌弃……事成之后,定有重谢!”

县太爷堆起满脸的笑,搓着手嘿嘿个不停。一旁的小厮最能察言观色,不消得县太爷多吩咐,他便“咔哒”一声打开了檀木匣子,露出里面的东西来。

这木匣子里装了满满一盒铜钱。

那些铜钱摆的整整齐齐,皆被串成一吊一吊的,小厮躬着身子,奉着木匣子给这廊下众人一人捧上一吊钱来。

哗啦哗啦的铜钱脆响传来,躺在门楣上的谢行尘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

有些灼目的日光正好洒落,正午的日头最是燥人,谢行尘刚睁开条缝,便被日光又刺了回来,不由得抽出枕在脑后的一只手来挡在眼前。

小厮动作麻利的很,片刻功夫便给廊下众人分好了钱,只差那躺在梁上少条失教的青年了。

不得不说,虽称得上不知礼数,但谢行尘当真算生了副好皮囊,在这一众“牛鬼蛇神”中最为出挑,连小厮也不免多看上两眼。

现下,他恍若刚睡醒般,半阖着眼,一副懒洋洋的架势,头发也未做打理,只在发尾处以红线束着,红线上还缀着两枚铜钱,一路坠到胸前。

被日头当头照着,他那眉眼间的英气不少,只淡去些锋芒来。

小厮没忍住,抬眼多瞧了他一会儿,紧接着便反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