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想家(2 / 2)
孟玉宁听完父亲的话,应了声:“知道了。”
孟卫行又接着交代:“跟着高婶子学制香,她要真心待你,咱就真心跟人家走动,她要只是面子情,你面上也别表现出来。
不管怎么说,学制香是有门槛的,只看在她把你领进门的份上,你也得记住这份情谊。”
孟玉宁明白,真心走动,就是通家之好守望相助的关系,记住人家的情谊,算是欠了人家的人情,以后对方有事了帮回去,这个人情就算了啦。
父亲为人厚道,高婆婆是外地人,老两口带着个幼年的外孙,家里也没个壮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定居,这要是别人,就把引荐表叔这件事,当成换取对方教自家孩子学手艺的人情了。
但是在爹爹看来,引荐表叔只是举手之劳,更何况人家以后和表叔走动,那是需要备着厚礼的,只是中间引荐一下,实在抵挡不了教手艺的人情。
孟玉宁点头表示明白爹爹的意思。
孟卫行看闺女:“真明白了?”
孟玉宁就道:“我知道爹爹你的意思,出门在外要留个心眼,不能对谁都掏心掏肺的,但是也不能随意与人为敌,要多记别人的好,真要是不好的,远着就是了。”
孟卫行听完就笑了。
妻子总觉得孩子小,舍不得放手,但是孩子大了早晚要出门的,就算这两年不出来,以后也是要出嫁的。
要是老二和她姐姐的性子一样,脾气柔和不与人计较,孟卫行还真不敢让她出来。
但是老二是个不吃亏的,这样的性子出门受不了气,但是只一味的掐尖要强也不好,让她出来一段时间,离了父母身边,她那要强的性子也能学会掩藏了。
孟卫行路上又买了一盒点心,到了县衙小侧门口,先给了门口当差的衙役一盒。
因为他经常来找张大元,和衙门里当差的衙役和小吏们都熟了,过来又从不空手,所以在衙门口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孟卫行把点心递给守门的一个衙役,先对闺女介绍守门的衙役,让她喊了一声叔,然后又问了张大元的行程。
知道张大元今日在东街巡查,父女俩又转去东街,路上孟卫行又跟闺女说了出门在外的处世之道。
这些都是孟玉宁前世从未有人教过,现在父亲教导,孟玉宁都认真记住了。
孙世财去酒楼要的席面送到家,孟玉宁父女俩正好请了张大元过来。
张大元和孟卫行虽然血缘关系远,但是两人在身材上都长的高大。
孟卫行介绍张大元和孙世财夫妻认识,老两口热情招呼着大家入席。
高婆婆都五十多岁了,和张大元他娘年龄相仿,冯青莲又是他表嫂,两家常来常往的,孟玉宁是小辈,对张大元来说和自家孩子没什么区别,所以都没什么需要避嫌的。
一顿饭下来,双方的关系近亲了不少,张大元下午还得巡查,临走的时候对孙世财说:“孙叔,咱们自己人,以后家里有什么事只管去找我。”
孙世财心里大喜,应着他的话,又把人送到街口才回来。
孟卫行安置好闺女,又介绍了张大元和孙世财认识,来县里的事就算办完了。
冯青莲拉着闺女交代了一遍又一遍,孟玉宁做了无数个保证,冯青莲才在丈夫的催促中上了骡车。
送父母出了路口,看着骡车远去,孟玉宁突然鼻子一酸,她转过身,不让主街上人来往的人群看到自己的失态。
还没迈步往回走,一只小手递了个帕子到面前,然后耳边响起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你擦擦眼泪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