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想家(1 / 2)

加入书签

孟玉宁愿意学,高氏乐意教,学制香的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学手艺,是得在人家这里住下的,孟卫行就把闺女的行李从骡车上拿过来。

高氏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和一个七岁的外孙,还雇了个浆洗做饭的媳妇。

外孙没跟他们老两口一起住堂屋,而是单独住了一间西厢房,两间的厢房,正好还余一间,孟玉宁学艺期间就住另外一间。

浆洗媳妇住的是对面柴房。

冯青莲给孟玉宁铺好床铺,新房新家具,住的条件比家里都好,但是孩子第一次离了身边,冯青莲还是不放心。

高氏见冯青莲依依不舍的,就道:“学这个主要在记背上,制作反倒是最容易的,先让孩子在这里熟悉熟悉香料,等记背的时候可以回家记。

制香大多也是根据时令制作,只要制作的时候在这里跟着学,其他时候想在哪都行。”

冯青莲听完果真放心多了。

孟卫行对高氏的态度和行事满意的很,直接道:“以后孩子住这里,就麻烦婶子了,正好我一个表弟在县衙里做衙役,待会我请他过来认认门,以后家里有什么事,也好让他帮忙给照应着。”

高氏听了大喜,赶紧去院子里对守着门店的孙世财喊:“老头子,卫行的表弟待会过来,你去谷丰酒楼要一桌席面回来。”

孙世财麻利的应了。

孟卫行客套道:“自家亲戚,您这么客气做什么!”

高氏:“就是因为自家亲戚,我才没当外人。”

高氏说的情真意切,在这里他们单门独户的,她是真心希望孟卫行就是自家的亲戚。

孟卫行去请表弟的时候带上了孟玉宁。

今日天气晴好,哪怕是春里,临近午时也有点热了,去县衙的路上,孟卫行为闺女挡着阳光,让她走在自己的阴影里。

孟卫行带孩子从来都是这样,孟玉宁小的时候,最喜欢在父亲影子里蹦跳。

那时候年龄小,父亲又高大,不管怎么跳都跳不出父亲的身影。

现在自己长大了,又是在临近午时的时候,孟玉宁觉得自己只需要跳一下,就能跳出父亲的身影。

她在心里跃跃欲试,但是在起跳前,又放弃了。

十三岁了,在这个女孩十五岁就成年的时代,已经算是大姑娘了。

但是古代的人都喜欢说虚岁,出生就是一岁,过个年就算两岁了,孟玉宁又是秋天出生,其实前世这个年龄还在上小学呢!

前世总觉得时光太慢,一心只想着快点长大。

到了今生,时光又太快,小孩子还没当够,就要成大人了!

孟玉宁正感慨幼年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听爹爹跟自己说:“这次我带你认认路,以后你自己在县里,要有什么事直接过来找你表叔就行。”

父亲的表弟叫张大元,他祖母的娘家是孟家庄的,跟自家在门嗣上其实并不近,真要算起来,都不知道是出了几服的表兄弟了。

两家能走动,是因为张大元祖母娘家已经没人了,当年他祖母去世出殡的时候,孟氏族里有人故意刁难张家,祖父看不过,替张家出头说了话,那位老姑奶奶这才顺利出了殡。

自那之后,张大元他爹和祖父就没断了走动,张大元和父亲年龄相仿,血缘虽不近,关系却亲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