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葆光(1 / 2)
国不能一日无君,太子辛怀英三日后登基,改年号为承明。承明帝一上位,立刻以弑君之罪发落了高氏一族。高贵妃畏罪自杀,其兄骠骑将军高昌义枭首示众,小皇子被腰斩,族中为官者重则株连轻则贬庶,曾经祸乱朝野的外戚,骤然于庙堂中销声匿迹。
不论宫内还是坊间,人们都为高氏一族的没落唏嘘不已。永宁帝行事昏庸不得民心,骤然驾崩都无人在意。
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人欢喜有人愁。
积善宫,偏殿。
内室雾山云鹤刺绣画屏后,崇宁赤足躺于金丝锦织方毯,抚摸着橘猫胖乎乎的肚腩,惬意又闲适。
“恭喜殿下苦尽甘来。”采苓正将礼品登记入册,“新帝真是事事惦记您,岭南进贡的象牙雕花蕾丝扇精美异常,单送给殿下把玩呢。”
“皇兄有心了。”
“外面下着雨,殿下不怕吹坏身子,也要注意仪态。”蓁蓁进屋将窗子支下。
崇宁道:“姐姐你又管我。”自己房里没外人,她怎么舒服怎么来。
蓁蓁赔笑:“我哪敢管殿下。”
崇宁:“听说皇兄没治朝宜的罪?”
蓁蓁知她心结,俯身劝慰:“朝宜公主虽然保留封位,但终身幽闭藏春宫,非死不得出。”
采苓连连点头:“高氏一党骑在殿下头上作威作福,如今遭了报应真是痛快!”
“太后为朝宜求情了?”崇宁问。
“是太皇太后。”蓁蓁说。
怀英哥哥继位后成了新帝,梁太后自然成了太皇太后,崇宁还没习惯。
蓁蓁劝道:“先帝是太皇太后一手养大的,心疼皇室血脉也是有的。”
“祖母年纪大了总犯糊涂。”崇宁叹道,“可惜了。”她这些年受过的凌辱,全拜高贵妃一家所赐。仇人苟活于世,她怎能甘心。
采苓:“听说朝宜只能拿宫婢的份例,她原来仗着先帝宠爱一贯奢靡铺张,如今哪儿受得了这种落差,奴婢瞧着也是罪有应得了。”
“罪有应得?”崇宁想笑。这叫罪有应得,她母亲的死又算什么?
窗外雨打芭蕉,点醒心中苦楚,缕缕愁思带她回到从前。
七岁那年,她得了崇宁公主的封号喜不自胜。圣旨宣她进宫学礼,她喜滋滋跑去告诉娘亲,绣鞋踩在石板路上哒哒作响。
长公主正在书房看文书,只听见欢脱的童音响彻廊庑。四周陪侍的锦衣美男各个闻声抬头。
“娘亲,娘亲,我要进宫见祖母啦!”
她随母姓,外祖母梁太后亦是她的祖母。能传到她这个娃娃耳里的事自然早就惊动了长公主。
辛寻欢搂住女儿,轻声道:“祖母若问元元功课,元元怎么答?”
小崇宁骄傲地抬起下巴:“我现在懂得可多啦,随便祖母怎么问我都不怕!”
她略显期待的望着娘亲。平常这时娘亲总要露出欣慰的笑容,再亲昵地掐一掐她汤圆似的脸蛋。
崇宁五岁开蒙。夫子管教严格,女则女训一律不碰,经史国策一个不落,功课当然比同龄人强得多。
长公主脸上不见一丝笑容,她大笔一挥在白宣上写下两字。母亲最擅草书,即使再潦草,崇宁一眼就能认出来。
她白嫩小手指着宣纸:“葆、光?”
长公主俯身,轻轻揉了揉她的小脸蛋,“元元可知这二字何意?”
“夫子说,葆光者藏锋守拙也。大丈夫身处逆境,亦要韬光养晦,以待天时,女子也是如此。”崇宁软软糯糯说完,两只大眼睛一眨不眨望着母亲,小心又谨慎。
长公主摸着小腹叮嘱:“皇帝也好太后也罢,不管谁问你,你需一问三不知。”她陡然提声,“可记下了?”
崇宁怯怯点头:“元元记住了。”
她对母亲一向是怕的。
然而今天,娘亲好像和平时不太一样。她素来严厉清冷,今天看她的眼神怎么这般柔软?
似乎还带着不舍。
崇宁后来才知道,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母亲。
她进宫的一年内,先是舅舅死于战火尸骨无存,再是母亲被赐白绫草席裹尸。
从那年起,崇宁住进积善宫再没出来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