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9宝宜城侯(2 / 2)

加入书签

这一下,原本人心惶惶的丽水军,人心大安。陶若里也以散播谣言为名,将不少李谊的势力清理出去。

。。。

等四十九天灵跪完,已是六月,盛安的天气已热了起来。

百官出宫的当日,新帝就下了登基以来的第一道圣旨,大大封赏了赵缭和李谊。

李谊加食邑五千户,封幽州大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领鄞州牧,另赐盛安城府邸一座。

赵缭封宝宜城侯,拜正二品辅国大将军、河西道行军元帅、丽水军元帅,赐将军府一座、黄金千两、绸缎二千五百匹。

封隋云期为宜阳亭侯、陶若里为汝南亭侯。

其余军中凡有功之人,皆论功行赏。

此圣旨一出,举国哗然。先不说李谊这个自成年起,就只有虚名、一点实权不沾的闲散王爷,一朝成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权臣。

只说赵缭,可是前无古人历朝历代,头一份的女侯爷,将衔也仅次于其父赵岘。

。。。

将军府中,赵缭正一本一本翻看卷册,理做一堆一堆。

“天爷啊……”隋云期一头大汗地进来,“我以为帮你招呼道喜的客人是什么美差,还能从贺礼里捞上一笔,不想真是彻底的苦差事,接话接得下颌脱落,回礼回得老腰折断……”

隋云期一手撑在桌上,一手锤着后腰,“你倒好,这么清闲。”

“这差事你且得办着,建功的武将回来,要是不夹尾巴,就得掉脑袋。皇上赐了恩,我们就得千恩万谢受着。”

赵缭说话时,仍一刻不停地整理着书卷。

“要不,我每日早中晚三次,朝皇宫的方向叩拜嵩呼‘吾皇万岁’?”隋云期夸张地做了个揖。

“少了,起码一日十五次。”赵缭抬头笑了一声,抽出一张纸搁在一旁。

“着人把这上面的官员,近五年来的日行夜记都挑出来,单装一口箱子。”

直到今日,赵缭布下的情报网仍然无孔不入地记录着每一个关键点、关键人,又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