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9宝宜城侯(1 / 2)

加入书签

康文帝在宫人的搀扶下站起身来,自己还没站稳,已经伸手要虚扶赵缭。

“赵将军快请起。”

赵缭没有起身,将怀里抱着的几本册子高举过头顶,恭敬道:

“启禀陛下,现将丽水军重建后,全部兵册、军械册、军资册及军粮册呈上,恭请陛下统筹安排,准许大军班师。令有丽水军印,现由副将代管,待整军完毕后,必将从速归还于陛下。”

“好啊!好啊!”康文帝抚掌,热烈赞道:“赵将军不愧是陇朝第一将门之后,此番退敌真天神也!待国丧过后,朕定厚厚封赏爱卿!”

赵缭更恭敬道:“报君死国乃末将本分,岂敢邀功。”

“爱卿切不可过谦。”康文帝摆了摆手,稍一顿道:“至于印嘛……将印将印,那自然是将军的印。

往后,还要赵将军与朕戮力同心,让丽水军的威名重振大江南北才是。”

说完,康文帝递了个眼色,立刻有内监上前,接过赵缭捧着的簿册。

赵缭叩首谢恩道:“末将定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康文帝微微颔首,像是很赞许,紧接着道:“丽水军乃国之利刃,就驻于鄞州,和灵方边军一起拱卫北境。

赵将军在苦寒之地征战多月,殊为不易,在盛安休整到初秋,再前往驻地吧。”

鄞州。

赵缭心中一动。在此之前,她千思万虑预想了十几个皇帝可能为丽水军定的驻地,也没想到皇帝看似即兴一想,定了鄞州。

倒不是方位、距离让人奇怪,而是鄞州,是李谊的封地里。

赵缭走下高台的时候,别说皇上皱了几日的眉头松开了,就连众臣心中,谁不暗暗松了口气。

新帝登基,根基未稳。刚刚打了胜仗、手握精兵的赵缭,没有被召,就这么迅速得赶回来“奔丧”,她本人又是一个让人全看不穿、猜不透的人。

那日,赵缭大步流星上殿的时候,不少官员都开始在脑海里盘算起,要是发生宫变,自己该怎么跑、躲在哪了。

今日,赵缭奉上丽水军的簿册,不管上面的内容能不能和实际对上号,总归是表明了自己拥护新帝的态度,对她的种种猜测也不攻自破了。

在松了一口气的人中,李谊是最宽慰的一个。

与此同时,丽水军中,陶若里正式向全军表态,所有对赵缭将军要反的猜测,都是无端构陷,丽水军不会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