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1六六回上虚实难辨初见龄官(1 / 2)

加入书签

宝钗知道宝玉的心思,耐心开导道:“你以为‘热闹’的戏便不好,那也有你的道理。只是,若‘一概而论’,那才是误了呢。”

这两句话果然引起宝玉的好奇心,宝钗微微一笑,跟着便与他细讲这出戏的精彩,又拣了其中一段极好的词明白念与他听。

一切与前世并无二致。

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又抓住了宝玉的心,他喜欢得拍膝叫好、连连赞叹。

宝钗听了夸赞,只是谦逊一笑,转头又与湘云等说笑去了。

宝钗如今刚满一十五岁,模样渐渐长开。

她的肤色本就白皙,五官端庄明丽,仪态又庄重,笑语间甚是明艳,比从前刚来京时又美丽许多。

她向来自云“守拙”,平日里的衣饰大多含蓄,不肯过于鲜艳招摇。

但今日因为是生日,又是贾家替她操办,若是再如平时一般,倒是不像了,所以也着意妆饰了一番。

单那条盘金绣凤尾裙便颇费人工,十二条凤尾所绣花样无一重复、以金线镶滚,每条凤尾下端本该缀一只小铃铛的,可宝钗认为风头太过,便改了作流苏。

宝玉瞧她侧头与湘云说话时,发上金簪的流苏随着呼吸笑语似动还无,一截白腻的颈上戴着一只黄澄澄的金项圈,项圈上坠着一只金锁,一半掩在衣裳领子里,别有一种韵味。

宝玉蓦地想起前日莺儿说起的那个“金玉之说”,低头看了一眼自己项上的玉,不由得发起怔来。

只呆呆地瞧着宝钗不说话。

王夫人瞧着这对小儿女的情态,心中暗暗点头。

她故作不在意的样子,轻轻移开目光,又与邢夫人说话,邢夫人的心情却不是甚佳,不过随意敷衍着。

黛玉旁观此情此景,只觉宝玉这呆呆的样子与前世几乎一模一样,忍不住微微一笑。

不同的是,此时的黛玉心如止水,再无一丝拈酸吃味的小儿女心思,更加没有出言讥刺宝玉的想法,不过一笑置之,跟着就将目光移回戏台上。

这边宝钗的戏曲鉴赏小课堂开得声色并茂,那边秦雪与一班丫头在后面却也是自得其乐。

别的丫头也还罢了,秦雪瞧戏却总也瞧不够。

作为一个现代年轻人,生活中可供选择的娱乐方式实在太多,大多数人都喜欢追逐和欣赏更新的、更流行的东西,反而是这些传统的戏曲艺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虽被尊为“国粹”,却不再占据主流舞台。

戏曲离生活太远。

即便是偶尔在电视上找节目时闪过了CCTV的戏曲频道,也是扫一眼就换台,更别说能够近距离观看这种贵族私班的现场表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