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六五回下贺及笄四世喜同堂(1 / 2)
薛姨妈叹道:“我的儿,你跟我想在一处。我也是很不放心他这一点,早早地就叫人去铺子里请了张朝奉来问过了。你知道,你张爷爷是咱们家的老人了,他说话是可信的。他说那个年轻人做事牢靠,人很好学、又机灵,你哥哥肯同他结交,是再没有错的,何况还有张朝奉时刻在旁边瞧着呢。”
宝钗这才放下心来,手里抚着琉璃牡丹的锦匣沉吟不语。
莺儿又去收拾各房送来的礼物,一面也给薛姨妈看,薛姨妈便叫同喜过去帮着收拾。
莺儿新打开一只略大些的匣子,看了一堪,笑道:“咦,太太您看,若说云姑娘也罢了,林姑娘给咱们姑娘送的也是自己做的针线呢。喏,姑娘,您不来瞧瞧?”
薛姨妈赞道:“这个花样真好看,这孩子是用了心的。”
宝钗笑道:“真的么?那我定要瞧瞧。她向来不擅这个,想来定是费工夫了。”
莺儿忙将东西捧过来。
宝钗从莺儿手中接过那绣品看时,见原来是绣的两幅团扇的扇面??
一幅是彩蝶穿花,一幅是鹦鹉戏枝。
虽然细看时那针脚布线处尚有不少可改进的地方,但配色新巧、不落俗套,落针也尽其所能地严密,想来的确是颇费了一番工夫。
手指轻轻抚过扇面,宝钗不禁一笑。
正待将东西放回匣子里,却见匣内原来还有一张用簪花小楷工工整整写的小笺,压在最下面,上书??
“余生事事无心绪,直向清凉度岁年”。
这是宋代蔡襄的诗。
这诗句本来十分寻常,此时却正触动宝钗心事。
她的目光在那熟悉的字迹上缓缓移动着,一时不由得怔住了。
宝钗在心中反复念着这两句诗。
原来……终究还有一个明白自己的人。
莺儿看她发愣,也伸头过来看着,奇道:“也让我瞧瞧,林姑娘写了什么骂人话儿?”
宝钗将纸笺一掩,笑道:“你又胡闹了,哪里有什么骂人话。”
莺儿促狭道:“若不是骂人的话,怎么姑娘一看那纸,就不说话了?哦,我看定是在心里恼了林姑娘。”
宝钗气笑道:“仔细干活罢,我也惯得你够了,天天只拿我们取笑起来了。你记得,这里的东西一样一样的都要点数好,记清楚,不得有错儿。今日收的谁的,将来都是要还礼的。若是哪个字儿不会写了,你就画个圈儿记着,攒得多了,再来问我。”
莺儿笑着向薛姨妈一吐舌头,回身又开始忙活。
---
凤姐早与贾母、王夫人等商议定,宝钗生日当天不用另寻地方,就在贾母所居的正房院内设酒、搭戏台。
众人都觉如此甚好,又显得重视、又体现亲密、又免得劳顿。
于是就按此一一布置张罗起来。
至二十一日,众人果然聚于贾母院中,十分热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