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6忽临事(2 / 2)

加入书签

“……月前,申国夫人曾邀妾同往慈恩寺礼佛参拜。不想到约定那日,申国夫人没有出现不说,甚至也没有让人提前过来知会一声,就这样无端端的失约了。妾后来命人去过宁国公府,却被府上的人告知申国夫人染了病,医士叮嘱不能见风,因病的匆忙,所以才没有赴约。”

“与宁国公府报来的倒也一致。”元嘉啜饮了口茶水,“所以,是什么让端王妃觉得,申国夫人不是因病休养的呢?”

“……因为,申国夫人不喜欢宁国公府,也不喜欢宁国公府的人。所以若是她自己的事情,不论大小,从来都只会让陪嫁侍女转达,绝不会假手旁人。”

赵妍和苦笑一声。

元嘉不为所动,只搁下茶盏,杯托与桌面碰撞间发出‘咔嗒’一声脆响,复问道:“端王妃就没有亲自上门去瞧上一瞧?”

“……去过的。”

赵妍和神色黯淡,“一开始是递的拜帖,可总会被国公府的人以申国夫人病体未愈为由推脱。后来,妾便什么也不说地直接上门,他们又会说妾来得不凑巧,申国夫人刚喝完药睡下了,也不宜见客……唯有一次,妾见到过她,可也是隔了层帐子,若隐若现的什么也看不清。服侍在她身边的,也不是往日里常见的那个。”

元嘉的神色,也在赵妍和一句接一句的话里逐渐凝重起来。

“妾虽为王妃,却也不能凭着些莫须有的猜测去到国公府对峙,”赵妍和深吸一口气,“是以才请赵太妃作陪,厚颜来清宁宫求皇后殿下恩典。”

赵舒和又一次听到自己出现在他人口中,勉强抬了抬眼皮,“我只是被硬拖过来的……才不是陪她。”

话不是好听的话,语气也是厌倦与烦躁夹杂,可自踏入清宁宫开始,赵舒和再怎么不耐烦,却也不曾对赵妍和说过一句恶语。两人的关系,似乎在彼此出嫁以后,莫名地和谐了起来。

元嘉想了想,命红玉上前,“你带上几个医女,立刻跑一趟宁国公府,只说是……予听闻申国夫人染疾又迟迟不见好转,心中记挂,遂命医女前去看诊。再告诉他们,予许久未在宫里见到申国夫人了,实在想念的紧,请申国夫人病愈后务必进宫一趟,也好陪予说说话。”

“记住,务必要见到人才回来……随行的人也可多带一些,别叫宁国公府的再给糊弄过去。”

元嘉又补了一句。

红玉应了一声,自知兹事体大,领了命后再不敢耽搁,疾行几步便消失在殿外。

“来回怕是还要些时候,太妃与端王妃若无事,不妨再稍坐片刻,咱们一起等着,彼此间也好心里有数。”

元嘉看着坐立不安的赵妍和,又温声建议了一句。

赵妍和知是元嘉好意,便也不推辞地垂目谢过。赵舒和则径自起身,敷衍般瞥了元嘉一眼,“……我就不留了,先回去了。”

扭头又看见赵妍和脸上连脂粉也遮盖不住的憔悴,嫌怪般挪开视线,啧了一声道:“别担心了,皇后都让人去宁国公府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可真是不像你!”

说完,也不等人反应,便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清宁宫。

“……予瞧着,端王妃与赵太妃的感情,似乎好了不少。”

元嘉眼看着赵舒和离去,少顷感慨道。

“是吗,妾倒觉得,妾与赵太妃的感情,由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赵妍和回过神来,又朝元嘉微微一笑……如此姿态,倒真像是自小厚谊的两姊妹了。

元嘉本也只是随口一说,无所谓深问下去,只又提起申国夫人来,“端王妃与申国夫人的感情倒好。”

“……我、妾身当年嫁进王府,初时并不受端王喜欢,又因出身和福昌郡主的缘故多遭人指点,京中的女眷们便也不愿与我往来。”

赵妍和又是一笑,毫不遮掩地提起自己的旧事,神色却坦然,“申国夫人是最先向妾伸手的,有什么好东西也都想着妾……如今她有不好,自也该妾向她伸出手去了。”

元嘉重又端起杯盏,状似无意般开口:“可你又何必舍近求远?若你去求,端王想来也是有办法的。”

“殿下何以会这般想,”赵妍和轻笑一声,“端王纵有长进,有些事情也是一辈子都不会上心的。且以他惯来寻花问柳的脾性,申国夫人是好是坏,他才不会过问呢……我凑上去,也不过得他敷衍两句,还不如不求。”

“……端王如今,亦颇受朝臣们的赞誉,想是彻底的洗心革面了,这其中也有端王妃的功劳。”

元嘉顿了顿,又道:“若赵娘子生的早些,又或是端王一开始娶的王妃便是你,保不齐如今还有大造化呢。”

赵妍和似乎从元嘉这句话里听出些言外之意,笑容微僵,可很快便坦诚道:“端王如今这模样,已是妾费了大工夫才塑就的,妾实在没有多的余力再去想别的了……妾身只希望自己过得好,自己的身边人过得好。至于旁的,原就不该是妾身这重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