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忽临事(1 / 2)
“……女君,端王妃进宫来了。”
红玉掀了帘子进来,“先去了兴庆宫给太后请安,又去了长生殿,陪着许太妃说了会儿话,半个时辰前,绕道去了扶风殿拜见赵太妃。这会儿,两位贵人正结伴往咱们宫来呢。怕您不在,还特意遣了人,先她们一步过来请安……也不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元嘉闻声抬头,本在习字的手也停了动作。
也不知是不是受了钱宝林一事的影响,近来宫里安静得很。除非来清宁宫请安,否则少有串门走动的,唯恐自己成了第二个被燕景祁或元嘉发落的人。
元嘉乐得清静,更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除非被请去紫宸殿,否则这段日子也大半时间缩在清宁宫不出门,或处理宫务,或临摹燕景祁的字帖,再不然就是待在暖阁陪伴燕明昱。
细算下来,元嘉已有些日子没收到外人过宫请安的消息了,是以今日听到红玉的话,第一反应便是诧异,继而又在回忆是否哪里出了不妥。
思来想去一遭,仍是毫无头绪,只能点头应允,吩咐着若人到了,便将其引去偏殿等候。自己则回了后殿,另换了身能见人的衣裳。
不多时,赵家姊妹果然相携而至。比起赵妍和有些焦躁的反应,赵舒和则显出几分不耐烦,像是全然被身边人硬拉过来似的。
“许久不见太妃与端王妃,近来可好?”
元嘉坐在上首,寒暄道。
本以为会收到同样带着客套意味的回答,却不想接下来听到的话,全然与寒暄无关,也与赵家姊妹无关。
“得皇后相问,妾身一切都好……只今日厚颜前来,实则是想求皇后一个恩典……”
先开口的是赵妍和??这个成婚后,从来在人前端方的女子,在此刻少见地透出几分急切不安。
元嘉托着杯盏的动作微顿,而后诧异抬眼,不加掩饰地、近乎失礼地将人从头到脚审视了一圈。
不怪乎元嘉如此,她也是在赵妍和成了端王妃后,才逐渐对眼前这个女子有了些许模糊的认识??与柔婉的外表相反,赵妍和自己却是个颇有主见且本事强硬的人。连初嫁时对其极度不满的端王,也能被她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敛了脾气。如今少去平康坊不说,连从前被端王忽视得彻底的稚子,养在她身边以后,年前也被正式册为王府世子了。
而这一切,未有许太妃插手,赵妍和自己也没回过广平侯府求助,全然依靠的自己。
若非如此,元嘉也不会拿端王去试探燕景祁了。
可今日,这个事事有度的女子却在元嘉面前低下了头,焦躁不安地向她求助,她又怎会不惊讶?
“端王妃想求谁的恩典?”元嘉很快收敛了神色,“竟还找了赵太妃作陪……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求皇后殿下、施恩申国夫人,救她一条性命!”
空旷的大殿内回荡着赵妍和难掩交瘁的声音,听得元嘉也皱起了眉。
一直捧盏不语的赵舒和,此刻更忍不住轻嗤一声,眼中不耐愈浓。
“……申国夫人?”
元嘉微微侧头,询问似的睨了眼红玉,前者立刻凑近元嘉耳畔,悄声解释了几句,元嘉这才了然。
赵妍和口中的申国夫人,是宁国公两年前才新娶回去的续弦娘子,与死在时疫下的先宁国公夫人为同父异母的姊妹。
先宁国公夫人死的仓促,膝下两子一女俱未到成家的年纪。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也为了保住宁国公夫人的位子,先宁国公夫人的嫡亲妹妹,便在及笄之龄被嫁去了宁国公府,成了如今的申国夫人。
申国夫人与宁国公差了近二十岁,却只比自己名义上的继子女大了不到四岁,要说是同龄人也无不妥。是以两人感情一直算不得和睦,勉强称一句相敬如宾罢了。
“端王妃慎言。”元嘉复又看向赵妍和,“申国夫人不过是近来染病,这才于府中休养罢了,宁国公府的人也是特意来报过的……怎么到端王妃的嘴里,便是要予去救人性命了?”
这也是方才红玉贴在元嘉耳边说的。
“病不病的,既无医官去证,又没见着本人,谁都能张口胡诌,哪里就能作数了呢?”
赵妍和绷着嘴角,对所谓的养病一说并不赞同。
“可端王妃今日在予面前说的话,不也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吗?”
元嘉反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