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信件(2 / 2)
“他们怎么肯让您去?”
“因为我也答应他们了。”周先生已经回忆不起当时的煎熬,只记得很多长辈来劝他,父亲又说要打他,家法都请来了,二奶奶拼命拦着,说什么也不给他,他心一软,就答应了。
作为交换条件,他也得以走出宅子,前往纪园。
“纪老先生知道您的意思吗?”
“他知道。”周先生笑笑,“他一直都知道我。”
【五月十七,大雨,懋恭遭禁,我冒雨前往周宅,未能一见,悲恸不已,以至晕厥。后于家中醒转,得见懋恭所留《定风波》一首。
五月十九,我覆信至周宅,亦《定风波》也。
征战偻?未足多,儒士偻?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据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
其时风雨飘摇,懋恭颇负报国之志,而身不由己,哀甚!】
在那两篇《定风波》后,周懋恭收拾行李,上了前往日本的船,他去日本,再折去美国,此后,便是与祖国漫长的分离。
“我在那边继续上中学,大概入学一周,就迫不及待给鸿云写信写明信片。”周先生捧过那本册子,翻过两页,指着上面的明信片道,“这是当时的明信片,一张明信片要寄好久好久。”
“这是纪老先生回给您的信?”柏阅冬翻着后面十几页,感叹道,“好多啊!”
“其实应该更多的,我搬过几次家,丢失了一些,很可惜。”
柏阅冬歪头看了几张,不由得笑了起来:“师父,您和纪老先生写信也不是天天谈国家大事嘛!”
“我们是人,又不是机器,哪能总是牵挂这些大事?人的心,是需要呼吸的。”
柏阅冬点点头,认真翻看起来,仿佛看到两个最要好的朋友隔着太平洋同呼吸共命运。
??鸿云,此处先生不打人。
??懋恭,此间夫子还打人。
??懋恭,我将入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我父甚喜,一再告诫我须传承中华千年学术,吾恐令其失望也!
??鸿云,美国亦有许多汉学家,专攻中国古代文学,然大学未设相关课程,我只得修习欧美文学。欧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大不相同,可研究处甚多,来日可与你切磋。
??懋恭,我已成婚,妻乃松江任氏女,温婉可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