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逢生(1 / 2)
校务会上,当她提出"银发数字生活培训班"的构想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教老年人用手机?这算什么职业教育?"刘明辉第一个反对,"我们的优势是实操技能培训啊!"
"但政策对非学科类培训限制少,而且老年人不受线上冲击。"张淑芬展示调研数据,"更重要的是,这能让我们的老师傅发挥所长——耐心、细致、手把手教。"
"我赞成!"马建国突然举手,脸涨得通红,"我...我老娘就是不会用手机支付,上次差点被骗..."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达成折中方案:保留核心技能培训,同时试水"银发课堂"。为节约成本,学校决定将闲置的东侧教室改造成"线下体验中心",与一家小型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开发适合中老年的课程。
转型的艰难超出想象。第一批"银发学员"平均年龄62岁,最年轻的55岁,最大的78岁。他们中有退休教师,也有不识字的农村老人,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张校长,这课没法上啊!"计算机专业的小王老师诉苦,"教了十遍微信视频通话,李大爷还是记不住步骤..."
"用这个试试。"张淑芬递给他一张彩印的流程图,上面用超大号字体和箭头标注着每一步操作,"赵刚想出来的办法。"
令人惊喜的是,老人们对赵刚这些"同龄老师"特别信任。当年轻教师讲解时,老人们总说"记不住",但换成赵刚用"工厂术语"比喻——把微信叫做"对讲机",朋友圈说成"车间黑板报"——老人们居然一听就懂。
"有意思!"陈奶奶兴奋地展示她刚发的朋友圈,"比我孙子教得明白多了!"
首期"银发班"结业那天,二十位老人集体给学校送了面锦旗:"春风化雨润银发,数字鸿沟变通途"。张淑芬捧着锦旗,想起之前被诬告"强收礼物"的闹剧,不禁百感交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