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办学困境(2 / 2)

加入书签

"王老师,错了就要指出来,别不好意思!"张淑芬爽朗地笑道,"在我们厂...啊不,我们学校,能者为师!"

渐渐地,师生们习惯了这对特殊学生的存在。有时课间休息,张淑芬会一边练习写字一边处理学校事务;刘明辉则经常捧着英文词典,对照翻译EMC的文件。母子二人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立即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学校的运营效率明显提升。

但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个雨天的傍晚,张淑芬独自留在空荡荡的教室,对着怎么也记不住的拼音表掉眼泪。六十岁的大脑不像年轻人那样灵活,同样的内容她要反复记忆几十遍。

"董事长..."赵刚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热茶。

"老赵啊..."张淑芬慌忙擦掉眼泪,"别叫我董事长,在这里我就是个笨学生。"

赵刚放下茶杯,掏出一本旧笔记本:"您看,这是三十年前您给我的。那时我刚进厂,您亲自教我认设备说明书..."

发黄的纸页上,是年轻时的张淑芬工整的字迹。那时的她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坚持自学管理知识,手把手教工人认字识图。

"您看,您当年能教会我,现在也一定能学会。"赵刚轻声说,"您从来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

张淑芬抚摸着笔记本,突然找到了继续的动力。是啊,当年那个摆地摊起家、敢想敢干的小姑娘哪去了?

第二天一早,师生们惊讶地发现教室墙上贴满了识字卡片,张淑芬正带着老花镜,一个一个地认读。刘明辉则发明了"英语扑克"——把专业术语写在牌上,边玩边记。

母子二人的学习热情感染了整个学校。越来越多的中年职工报名参加夜校,教室里常常座无虚席。有媒体闻讯前来采访,张淑芬对着镜头朴实地说:

"我以前总觉得有钱就能办事,现在明白了,知识才是真正的本钱。我和儿子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学习永远不晚,但没有文化真的没有未来!"

这篇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市教育局特别拨款扩建职业学校,增设了成人继续教育部;省电视台为张淑芬母子拍摄了纪录片;甚至EMC总部都发来贺信,承诺提供更多国际合作机会。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持续学习八个月后,刘明辉终于能够独立阅读英文技术文件,并发现了EMC新标准中的一个关键错误,为学校避免了重大损失。庆功宴上,他举杯的手微微发抖:

"以前我总想着走捷径,现在才明白,踏踏实实学来的本事才是自己的。"

张淑芬看着儿子自信的模样,想起那个曾经只会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恍如隔世。她悄悄离席,来到学校的荣誉墙前——那里新增了一块特别的区域,展示着母子二人的学习成果:张淑芬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刘明辉的英语考核成绩,还有他们与第一批成人班学员的毕业合影。

照片里,张淑芬穿着学士服,手捧结业证书,笑得像个第一次拿到奖状的孩子。

窗外,春风吹绿了新栽的树苗,也翻开了职业学校崭新的篇章。曾经那个因为无知而葬送工厂的女老板,如今正用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救赎故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