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开张(2 / 2)
张淑芬手中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林总曾是明辉厂的大客户,后来因为质量不稳定而终止合作。工厂倒闭前,还欠着EMC一百多万货款。
"他...他不是来追债的吧?"刘明辉紧张地问。
赵刚笑着摇头:"恰恰相反。林总说,就冲您敢站出来揭露黑幕、自掏腰包办学的勇气,他愿意给个机会。"
会面安排在周五下午。张淑芬穿上了久违的正式套装,紧张得手心冒汗。EMC的林总年近六十,精神矍铄,一见面就给了她一个拥抱。
"张大姐,多年不见,您这脾气还是这么倔啊!"林总爽朗地笑道,"当年要是听我的建议改革管理,何至于此?"
张淑芬惭愧地低下头:"是我糊涂..."
"好了,过去的事不提了。"林总摆摆手,"我这次来,是想跟您谈个合作。EMC在苏州新建工厂,需要五十名熟练的数控操作工。您能培训吗?"
张淑芬猛地抬头:"能!当然能!"
"先别急着答应。"林总正色道,"EMC的标准很高,学员必须通过德国专家的考核才算合格。而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刘明辉一眼,"我希望由年轻人来负责这个项目。"
会议结束后,张淑芬和儿子站在EMC大厦前,恍如梦中。
"妈,林总为什么点名要我负责?"刘明辉不解地问。
张淑芬望着儿子日渐沉稳的面容,轻声道:"因为他知道,给你机会,就是给我最大的帮助。"
订单式培养项目像一剂强心针,让职业学校焕发生机。EMC的先期资金解决了学校的运营困难,而"德国标准"的严格要求,则让学校的培训质量迅速提升。
刘明辉仿佛变了个人,每天最早到校最晚离开,亲自检查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跟学员一起钻研技术难点。有学员私下抱怨要求太严,他第一次发了火:
"严?工厂里的报废品不会跟你讲情面!客户的质量要求不会打折!我以前就是太不严格,才害了那么多人!"
这番话不知怎么传到了张淑芬耳朵里,她躲在办公室偷偷抹泪——儿子终于长大了。
半年后,首批五十名学员全部通过EMC的考核,平均薪资达到六千元。送行会上,老陈代表学员家长发言:
"张董事长,说实话,当初我真不信您能办好这个学校。但现在..."他看着西装笔挺的儿子,声音哽咽,"我替所有孩子谢谢您。"
那天晚上,张淑芬久违地梦见了工厂的往事。但这次梦中没有争吵和算计,只有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专注工作的脸庞。
第二天一早,她被刘明辉兴奋的声音吵醒:"妈!快来看!"
学校门口排起了长队——足足有上百人等着报名!原来EMC学员的高薪就业成了活广告,连周边县市的青年都慕名而来。
张淑芬站在窗前,看着朝气蓬勃的学员们,第一次感到心中的重担轻了些。楼下,刘明辉正耐心解答报名者的问题,阳光照在他认真的侧脸上,恍如当年那个单纯善良的少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