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职校开张(1 / 2)

加入书签

春风职业培训学校的开张仪式冷清得令人心酸。张淑芬站在崭新的校门口,身后是粉刷一新的教学楼、整齐的实训车间,面前却只有十几个围观的路人和两家小媒体的记者。

"我校将开设机械加工、电气维修、数控编程等实用课程..."张淑芬的声音在空旷的广场上回荡,连她自己都能听出其中的勉强。

仪式结束后,刘明辉翻看着报名表,脸色越来越难看:"妈,只有五个人报名...还都是冲着免费试学来的。"

张淑芬望着窗外三三两两走过的行人,他们偶尔向学校投来好奇的目光,但更多的是怀疑和冷漠。她知道原因——报纸上还在报道明辉厂破产的后续,而她作为"糊涂老板"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会好起来的。"她拍拍儿子的肩,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第二天一早,张淑芬带着宣传单来到城郊的棚户区。这里是原明辉厂工人聚居的地方,也是她最该道歉的对象。

"职业培训学校?"前质检员老陈狐疑地看着宣传单,"张董事长,您又想搞什么名堂?"

"老陈,我知道你信不过我。"张淑芬直接说道,"但请你给孩子一个机会。你儿子不是一直想学数控吗?第一个月免费,学不会不收钱。"

老陈的妻子从屋里探出头:"谁知道是不是又一套绩效管理?变着法儿骗我们钱!"

张淑芬没有辩解,只是从包里掏出一份合同:"所有费用明码标价,教育局备案。如果学员毕业三个月内找不到工作,全额退款。"

老陈翻看着合同,态度稍稍软化:"可是...学费还是不便宜..."

"可以分期,可以用旧设备抵换,也可以毕业后从工资里扣。"张淑芬早有准备,"老陈,我知道我对不起大家。这个学校,就是我的赎罪。"

或许是她的眼神太过恳切,老陈最终叹了口气:"我...我考虑考虑。"

一周后,老陈带着儿子来到学校,成为第六个报名的学员。张淑芬亲自带他们参观,详细介绍每台设备的用途——这些都是她用追回的部分赃款购置的,有些甚至是二手市场上淘来的原明辉厂的设备。

"这台冲压机..."老陈抚摸着熟悉的机器,声音哽咽,"是厂里那台老家伙?"

张淑芬点头:"赵刚修好的。他说这机器虽然旧,但精度还能用十年。"

老陈的儿子小陈是个机灵的小伙子,很快就在数控机床上展现出天赋。一个月后的技能展示日,他编程加工的零件精度让在场的几家小企业主都啧啧称奇。

"这孩子我要了!"一个五金加工厂的老板当场拍板,"月薪四千五,包吃住!"

老陈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张淑芬的手不住道谢。小陈的成功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涟漪迅速扩散。第二个月,报名人数增加到了二十多人。

但张淑芬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学校的运营成本高昂,仅靠零星学费难以为继。她开始每天奔波于各家企业之间,推销"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培训什么内容。

"张董事长,您就别白费力气了。"一家机械厂的HR直言不讳,"现在谁不知道您过去那些事?谁敢用您培养的人?"

这样的拒绝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直到有一天,赵刚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董事长!您猜谁回国了?外资企业EMC的中国区总裁林总!他听说了咱们学校的事,想约您谈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