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章 禀请-2(1 / 2)

加入书签

沈观颐汇报完毕,便垂首肃立,不再多言一句。他将那个密匣静静地放在御前太监早已准备好的托盘上,看着那托盘送到皇帝的手边,默默垂下眼皮,盯着眼前的地砖看着。

皇帝目光如古井深潭,落在那密匣之上。他没有立刻伸手去打开,而是拿起案头温着的参茶,缓缓啜了一口。袅袅热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眉眼。

当沈观颐简洁却字字千钧的话音入耳时,皇帝一改先前的烦躁,此时心中如被春风吹过,一片清凉!

刘胜!这个靖隋军十二将府中刘家的嫡系,代妃的兄长,他贪渎、跋扈、甚至伙同内地商人向北戎小规模的走私,作为制衡其他势力的棋子,这些小毛病皇帝或可容忍。但通敌叛国、出卖军情、导致边堡陷落、主将惨死?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这份证据,比他安插的密探所能获取的任何情报都更有力、更直接、更无可辩驳!

这个难得的契机,就是撕开靖隋军铁板一块的最佳突破口!以此为由,可以名正言顺地清洗刘家在军中的势力,牵连出其党羽。更重要的是,震慑其他将府!让他们明白,皇权无处不在,世袭的军功贵族并非不可撼动。这将为后续更深入的整军、借机会安插自己的心腹、甚至为未来可能的削藩铺平道路。靖隋军的“盘石宗”金身,自此裂开第一道无法弥合的缝隙。

只是,刘胜可以处理,但靖隋军不能乱。万不能因要撬动靖隋军墙角,由刘胜牵扯出一堆人出来。靖隋军中如刘胜一般作为的大有人在,若是严惩刘胜,必然会带连出其他人来,可以说靖隋军中除了荣获一人外,其他人无一能幸免。这些人若是为了自保领兵造 反,或是叛逃外邦都有可能。东北边境一线必须保持稳定,万不能因小失大,给北胡人创造入侵腹地的机会。

林家,本是他有意安排到宁州的守将。没曾想到,林家这两年的发展竟然异常迅猛,竟是超出了自己的预料。林家年轻一辈个个才俊出众,林允业擅理政务,林允文文武全才,林芝虽是一介女流,尽也不比几个兄长差。兄妹几人不仅武艺精湛,更是辅佐林渊,在治军理政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他们有效防御外敌入侵,将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当地的经济得到恢复,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一切都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料,看来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几乎瞬间,皇帝内心便想到好几个针对林家的最优方案。

一是给予林芝奖赏,可不追究她以下克上之罪,随意给一个恩赏的虚衔;二借机调整北境人事,将林家现有的格局打散。就将林允文调离林家权力核心,或是可以调去靖隋军。不,不能让他单去。

刘胜倒了,他的位置要安插进自己信得过的人。

皇帝低头吹动茶汤,立时便想到一人,祁铮。这个身家清白,沉稳、忠勇的御林卫副统领,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可由他去接替刘胜的职务,再让林允文到他帐下听令。如此一来,一则解决了祁铮手中无兵的困境,二能牵制林渊,遏制林家在北境坐大,避免其成为第二个靖隋军。

为防止林家与靖隋军勾连,可给林允文许配一门亲事,就安排林渊身边的人。再让祁铮与他暗中联络,其一可随时监控林渊所为,其二可利用林允文牵制林渊和林家,其三还可利用林允文的岳家牵制林允文,其四林允文的岳家为向自己表忠心,更为了避嫌,必然会与林渊离心,宁州将不再如现今一般团结。

往后林渊或是林家,将再难以完全实际掌控北境,这对皇权重新收回边疆军权,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助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