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生之路(2 / 2)
“方才在书房发现个奇怪的木匣。” 李修文低声道,“锁着三把铜锁,看着不像中原样式。”
沈玉微跟着他来到西厢房,只见书案上放着个黑檀木匣,匣身刻着繁复的卷草纹,边角镶嵌着银片 —— 竟是吐蕃贵族常用的工艺。她忽然想起祖父说的西境异动,指尖在匣面上轻轻敲击。
“找工匠来开锁。” 她当机立断,“动作轻点,别损坏里面的东西。”
工匠费了两个时辰才打开铜锁。匣子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卷泛黄的羊皮卷,上面用吐蕃文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沈玉微认得几个常用词,拼凑起来竟是 “和亲”“质子” 之类的字眼。
“不好!” 她猛地起身,“吐蕃想效仿北狄,用联姻的方式安插细作!”
话音未落,府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钟声 —— 是皇宫的景阳钟,只有国丧或急诏时才会敲响。沈玉微与李修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两人快马加鞭赶到宫门时,百官已齐聚太和殿。天子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手中捏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吐蕃赞普率十万大军压境,说要娶朕的长公主,否则便踏平长安!”
满朝哗然。长公主是天子唯一的嫡女,年方十三,正是娇憨的年纪。沈玉微攥紧袖中的虎符,忽然想起木匣里的羊皮卷 —— 原来和亲只是幌子,吐蕃真正的目标是长安。
“陛下,臣愿领兵出征!” 沈老将军出列请战,银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老臣虽年迈,尚能披甲上阵!”
“不可!” 兵部尚书连忙阻拦,“老将军刚从北境归来,理应休整。依臣之见,不如暂许和亲,再徐图良策。”
“懦夫之言!” 沈老将军怒喝,“我大靖将士岂容外族要挟?若连公主都要送去和亲,何谈国泰民安!”
天子左右为难,目光落在沈玉微身上:“沈爱卿之女胆识过人,可有良策?”
沈玉微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陛下,臣女有三策。一,派密使联络西境部落,许以重利共抗吐蕃;二,由老将军坐镇长安,震慑敌军;三,臣愿持虎符前往北境,调三万边军奇袭吐蕃后方。”
满朝文武皆惊。让一个未出阁的女子领兵,简直是闻所未闻。李修文却上前一步,与她并肩而立:“陛下,臣愿随沈小姐同往!家父在西境有旧部,可为接应。”
天子看着眼前的少年少女,眼中闪过犹豫,最终重重一拍龙椅:“准奏!沈氏玉微持虎符调兵,李修文为参军,即刻启程!”
走出太和殿时,月光洒满长街。李修文望着沈玉微腰间的平安符,忽然笑道:“看来家母的手艺没白废。”
沈玉微低头看着香囊,忽然想起宫宴上刺向柳如烟的那簪。前世的仇恨已随风而逝,今生的责任才刚刚开始。她翻身上马,虎符在怀中温热,仿佛母亲和祖父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走吧。” 她扬鞭指向西方,“让吐蕃人看看,我大靖的女子,不输男儿。”
马蹄声踏碎月色,奔向未知的西境。沈玉微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但她不再是前世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她有虎符在握,有忠勇相伴,更有守护家国的决心。
属于她的新生之路,才刚刚铺开。而远方的风沙里,正藏着更严峻的考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