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山体滑坡(1 / 2)

加入书签

那眉毛,那鼻梁……她心里咯噔一下,猛地放下牌,手忙脚乱地从旁边一个印着“云岭师院”字样的帆布包里翻出一份叠得整齐的《南江日报》。

哗啦一声抖开,手指急切地划过版面,停在社会新闻版右下角。

一张黑白的一寸照赫然在目!

照片上的年轻人,眼神有些茫然,正是学生证上的齐云!

李娟猛地抬头,手指激动地指着报纸,又指向齐云的脸,眼睛瞪得溜圆,声音都变了调:“你……是你!齐云!报纸上这人!你……你没失踪?!”

这一嗓子,把周围几道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张强和刘文也惊呆了,凑过去看看报纸,又看看活生生的齐云,两张脸瞬间涨得通红。

“哎哟!我的天!齐……齐哥!”

张强最先反应过来,手足无措,脸臊得像块红布,说话都结巴了,“对……对不住!真对不住!我们……我们刚才瞎说的!嘴欠!

你千万别往心里去!你看这事闹的……我们还以为……哎!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他搓着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刘文也赶紧道歉,眼镜片后的眼神满是窘迫:“是是是,我们胡说八道!齐云同学,你别介意!这……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万幸你没事!”

齐云看着他们窘迫又真诚的样子,反倒笑了,摆摆手:“没事没事。你们说得也没全错,我确实是傻,莽撞了。

幸好命大,自己摸下山了。是昨天刚回来,报纸还没来得及更新消息。”

牌是打不下去了。

李娟好奇又后怕地追问经过。

齐云早有准备,编了个更圆乎点的故事:迷路,摔了个小坡,昏睡一夜,醒来发现离村口不远了,说得平淡。

气氛缓和下来,也到了饭点。

几人各自拿出干粮。

李娟是面包和煮鸡蛋,刘文是烙饼,张强带了酱菜和馒头。

齐云解开他那巨大的蛇皮袋,掏出一大包油纸裹着的、熏得黑亮的腊肉和几袋山核桃。“来,尝尝我们同学家的土货,山里味儿。”

肉香浓郁,核桃酥脆,这顿简陋的候车晚餐吃得格外香甜。

一核对车票,巧了,四人都是晚上十点那趟车去杭城方向,齐云比他们多坐几个站。

张强立刻热情地拍胸脯:“齐哥,这下好了!咱们一路!路上有个照应!”

时间在年轻人的闲聊中过得快了些。

话题从找工作难易,到学校里的趣事,再到对未来的憧憬。

张强想赚钱,觉得下海才有出息;刘文想考研,觉得知识改变命运;李娟则想当个好老师。

言谈间,张强和刘文的目光总不自觉地往李娟身上瞟,带着少年人藏不住的倾慕和争抢着表现的小心思。

齐云话不多,听着,偶尔应和两句,心里却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他们,那些炽热的理想,离他体内那点诡异的仙火太远。

终于,广播里传来检票的通知,人群像开了闸的洪水涌向站台。

四人连忙收拾,跟着人潮挤。

张强自告奋勇,给大家打满了水杯中的热水,上车,众人在闷热潮湿的车厢里,凭着一股子挤劲,总算抢到了两排相对的位置。

安顿下来,火车在夜色中“哐当哐当”地启动,单调的节奏像催眠曲。

兴奋劲过去,疲惫涌上,张强靠着窗打起了呼噜,刘文头一点一点地小鸡啄米,李娟也抱着包,眼皮沉重。

齐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模糊黑影,听着铁轨的轰鸣,意识也渐渐模糊。

不知睡了多久,车身猛地一顿,接着是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停了。

惯性让所有人都向前一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