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卷 第50章 单刀赴会,少年军师初登台(1 / 2)

加入书签

江源端坐主位,堂下众人惊愕起身,面面相觑。

“都坐。”

江源一言,打破沉寂。

众人依言落座,目光尽数投向他。

“明日我便动身,奉孝,元直,玲绮,你们三人各有密令。”

江源说着,从案上拿起一卷布帛递给郭嘉。

“奉孝,这是给你的。”

郭嘉连忙起身接过,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布帛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舆论战纲要】!

“老师,这……”

郭嘉的声音因极致的兴奋而颤抖。

江源嘴角微扬。

“我走之后,颍川士族定会封锁消息,将我塑造成一个‘自投罗网’的蠢货。你要做的,就是打破他们的信息壁垒。”

“曹操与袁绍的使者尚在南阳郡,寻机与他们‘偶遇’。”

江源指节轻叩桌面。

“向他们‘无意间’透露:颍川陈氏,名为请师,实为囚禁!他们欲将我与‘工学’据为己有,垄断这富国强兵、开启民智的无上法门!”

“什么?!”

徐庶惊得差点跳起来!

这……这也太损了!

这是将颍川士族推向了天下诸侯的对立面!

谁不想富国强兵?谁不想得到江先生?

你颍川陈家想吃独食?问过我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诸侯没有!

郭嘉双眼放光,整个人像是喝了十斤假酒,激动得脸颊泛红。

“妙!妙啊!”

“老师,学生明白了!这一手,叫‘驱虎吞狼’!不,比驱虎吞狼更高明!这是凭空给他们树立了全天下的敌人!”

他仿佛已经看到曹操和袁绍那精彩的表情。

“学生保证!不出半月,颍川陈家就会收到来自冀州和兖州的‘亲切问候’!”

江源满意颔首,又看向徐庶,递出第二份卷轴。

“元直。”

徐庶接过,展开是一副复杂的图表,标注着颍川周边的城镇与粮、铁、盐等物资流向。

图表名为:【经济作战图】。

徐庶看得眼皮狂跳。

“老师,您的意思是……”

“我们那份‘生死簿’上,不只记录了流民,还记录了许多往来商贾的信息。”

江源声音平静,却暗藏风雷。

“你去联系他们,以我江源的名义,让他们帮个小忙。”

“我要颍川郡周边的粮价、铁价、盐价,在一个月内,悄悄地翻上一番。”

嘶——!

徐庶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头皮发麻。

舆论战,经济战……老师人未至,两柄无形之刃已悬于陈氏颈上。

最后,江源的目光落在吕玲绮身上。女孩一身劲装,英气逼人。

“玲绮。”

“老师!”吕玲绮立刻起身,抱拳躬身。

江源未给卷轴,只淡然道。

“练兵。”

“练兵。把狼骑营往死里练。等我信号。”

吕玲绮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

“是!老师!”

“玲绮随时待命!信号一到,三日之内,踏平颍川!”

江源笑了笑,摆了摆手。

“没那么夸张。”

“不过,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刀,是锋利的,就够了。”

……

翌日,晨光熹微。

一辆朴素马车缓缓驶离卧龙岗。

车厢内,江源闭目养神。

对面的诸葛亮正襟危坐,手持羽扇,眉头紧锁。

少年心事重重,终是忍不住开口。

“老师。”

“嗯?”江源睁开眼。

“学生……有一事不明。”

诸葛亮谨慎地问。

“郭师兄奇谋百出,徐师兄稳重能干,玲绮师妹勇冠三军。此行凶险,老师为何只带学生一人?”

“您就不怕颍川真是龙潭虎穴?”

江源看着他困惑的俊脸,忽然笑了。

“孔明,你可知,此行我们最大的武器是什么?”

诸葛亮一怔。

“是老师您的学问?”

“不。”江源摇头。

“是郭师兄他们的后手?”

“亦不是。”

诸葛亮彻底迷糊了。

“学生愚钝,请老师赐教。”

江源伸手指了指他。

“是你。”

“我?”诸葛亮指着自己,满脸错愕。

“对,就是你。”

江源目光深邃。

“因为奉孝善奇谋,元直善正兵,他们的锋芒太露,像出鞘的利剑,谁见了都会提防三分。让他们去,这出戏就唱砸了。”

“而你,不同。”

江源的目光仿佛看透人心。

“你稳重如山,心思缜密,遇事能忍,更能谋定而后动。”

“更重要的是……”

江源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他们看你年幼,会轻视你,会把你当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童。”

“而这份‘轻视’……”

江源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就是我们此行,最锋利的刀!”

一语惊醒梦中人!

诸葛亮浑身一震,羽扇险些脱手!

他瞬间明白了!

老师这是要……扮猪吃老虎啊!

不,老师是真龙,自己才是那头负责迷惑敌人的“猪”!

想通此节,诸葛亮眼中迷茫尽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明亮!

他对着江源,郑重一拜。

“老师,学生……明白了!”

……

三日后,颍川郡城外。

当江源的马车出现在地平线上,等候的队伍瞬间沸腾。

“来了!江先生来了!”

为首的,正是陈氏家主,陈彦!

他今日换上了一身最隆重的朝服,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

其身后,荀氏、钟氏、韩氏等各大士族的家主、名士,济济一堂!

再往后,是数百名衣着光鲜的士族子弟,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想要一睹这位“江神仙”的真容。

场面之大,礼节之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皇子亲王驾临!

“恭迎江先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