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86章(1 / 2)
谢端恩师喜食时鲜,今儿的菜便多是时鲜。
春末夏初,鳜鱼最肥,肉质最为细嫩,有春令时鲜之美称,清蒸出来,原汁原味,滋味极好。
此外,时鲜还有枸杞芽儿、芦蒿、豌豆、苦瓜、毛豆、茭白、仔姜等。
枸杞芽儿今儿依然是凉拌,与之前的做法稍有不同,是用高汤汆,凉拌的料汁里也加了少许高汤,如此,清香爽口的枸杞芽儿便多了一股子鲜香,滋味不知比之前好了多少!
这边将枸杞芽儿摆好盘,那边佛跳墙二次加料,加了鱼唇、花胶、鱼翅、海参、鹌鹑蛋后也煨足了一个时辰了。
沈春宜把枸杞芽儿递给传菜的婢女,又让人来端佛跳墙。
待她们走后,她一人照应着三个锅,有条不紊地快速炒着余下的几个菜。
苦瓜酿肉和仔姜炒鸭子耗时,她便先着手做这两道菜,一个锅炒一道,余下的锅正好炒余下的菜。
仔姜切成细细的丝,鸭子切小块,放进锅里煸出油,沿着锅边淋一圈米酒,米酒碰到滚烫的锅壁,滋滋滋声响起,白雾翻腾,带来一股子米酒混着鸭肉的浓郁香味,厨房里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下手里的活儿,伸长脖子往这边瞧,猛吸鼻子。
沈春宜快速地翻炒几下,下一勺辣豆酱、酱油翻炒出香味,加入没过鸭肉的水,盖上锅盖闷煮。
萱娘看着火,鼻子一动一动的,就差流哈喇子了。
苦瓜在大燕被叫做锦荔枝,据说是前朝出海商人带回的,因其纹理状似荔枝,成熟时亦是红色而得名。
在前朝,苦瓜是贡品,被当作水果来食用,到了大燕才慢慢地用来炒菜,只是菜式开发有限,多是用来凉拌,或者素炒。
苦瓜酿肉好吃的关键在于肉馅,要选上好的梅头肉,三分肥七分瘦,肉质细嫩不干柴,油脂较五花肉要少上许多,不会油腻且鲜美多汁。
梅头肉细细地剁好,加姜葱花椒水、盐、酱油、鸡蛋、生粉拌匀,再淋上少许油,搅拌均匀。
最后这一步叫封油,让油在肉馅的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油膜,用来锁住肉的水分和鲜美。无论是做包子馅,还是做红烧狮子头,或是腌肉,这一步都必不可少。
苦瓜切段,去囊,往里塞入腌制好的肉馅,放入热锅中把两头煎一煎,把肉馅煎定型,煮的时候才不会散出来。
最后一段苦瓜煎好,沈春宜往里加入没过苦瓜的水,淋上酱油,盖上锅盖。
不用她说话,萱娘默契地过去给余下的锅生了火。
沈春宜快步走到锅前,开始炒芦蒿。
芦蒿又名蒌蒿,有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沈春宜之前也做过芦蒿,那时是用腊肉来炒,今儿配的是香干。①
芦蒿切段,香干切丝,锅里先用五花肉煸出油,放辣椒和蒜头炒出香味,再放香干翻炒几下,下芦蒿,炒至断生就可以了。
从五花肉下锅,到芦蒿出锅,前后不过片刻而已。
沈春宜继续炒余下的菜。
传菜的婢女端起芦蒿炒香干便走了。
王宅北边的竹苑,翠竹环绕的凉亭里,谢端和他的恩师国子监祭酒蒋文清相对而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