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灌汤包(1 / 2)

加入书签

燕京,杏花三月

燕河夜市的灯光,三更尽才落幕,四更方过,早市的摊贩已迫不及待地支起了摊子。

“卖包子咯,皮薄馅大的包子……”

“胡饼,酥脆可口的胡饼,好吃不贵,官人要不要尝尝……”

“热乎乎的鱼肉混沌,鲜香味美,吃了还想再吃,不好吃不要钱……”

热情洋溢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肉包子的肉香,胡饼的芝麻香,混沌的鲜香,煎饼的油香……各种食物的香味交织,热闹极了。

早起的行人穿梭在各个摊档间,眼睛不由自主地落在摊档上,口中唾液猛增,腹中馋虫闹个不停。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穿过重重热闹的摊位,在行人耳边响起。

“又有新店开业了?”有行人放慢脚步,转头四顾。

有人眼尖,看见了鞭炮滚滚的浓烟,纷飞的红色纸屑,“咦”地一声,惊奇道:“刘家铺子竟又开业了?”

“她家铺子租不得,这都是这三个月来开的第四家了。”有知情人探头探脑地道。

有人好奇地问:“竟有这等事?”

知情人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都说有志怪作祟呢。”

燕京人,上到耄耋老人,下到牙牙孩提,没有不喜欢听志怪传说的。

听到志怪二字,旁边的行人都不自觉地竖起耳朵,脚不听话似地围拢了过去。

见许多人目光灼灼地盯着他,那知情人心中顿时生出了一腔豪情,当下便将来龙去脉尽数说来与他们听。

原来四个月前,有高僧路过刘家食铺,问刘三娘讨了一碗水喝。

为报答刘三娘滴水之恩,高僧掐指一算,顿时大惊失色,道:“此间有志怪作祟,宜速速转卖给有缘人,否则,不出一月必出事故。”说完,高僧飘然而去。

刘家食铺是刘三娘阿爹刘荣一生的心血,经营至今,已有将近三十年,也算是远近有名的老字号了。

且刘荣才去世三个月不到,刘三娘如何舍得转卖食铺?

然而不出十日,刘家食铺大厨胡庆无故摔断了腿,躺在床上动惮不得。食铺不可一日无大厨,刘三娘只得另觅厨子,只是新厨子还没做几日,就崴到了脚,也做不了了。

刘三娘只好又重新请人,然而不出三日,新大厨上吐下泻,病没了半条命,也跑了。

此后,有人传言刘家食铺专克大厨,吓得许多厨子都敬而远之,刘三娘请不到合适的大厨,没过多久,食铺就关门了。

在转卖与租出去间,刘三娘选择了租。

第一家,夫妻档卖胡辣汤,开业不到十日,妻子起夜时摔断了手,丈夫没几日也病了,食铺关门大吉。

第二家,卖鱼羹的,寡妇带着个女儿。女儿到了夜里,常说院子里有人。寡妇去看,却又看不见,吓得她们开店不到十日就双双病倒了,没几日也关了门。

刘三娘自知理亏,赔了。

经此一事,刘家铺面有志怪作祟的消息算是传扬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