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满嘴仁义道德,实则与遮羞布无异(1 / 2)

加入书签

“陛下,琉河堤向来稳固,数十年都没有异动,怎的一经工匠修缮,便被洪水冲垮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沉声开口,剑指东宫。

“今年雨势极大,与往年全然不同,不仅水位暴涨,水流也湍急,琉河堤老旧非常,即便修缮也难以恢复如初,垮塌亦无法避免,岂能将责任尽数推卸至太子身上?未免太过荒唐!”

宣威大将军没好气道。

“符将军,你是太子的亲娘舅,亲眼看着他长大,自然站在太子这边。

可阳县百姓何其无辜?他们阖家陷入险境,家宅被洪水席卷,田地尽数淹没,甚至还丢了性命,简直凄惨到了极点。

就算符将军打定主意帮亲不帮理,也要明白,举头三尺有神明,莫要胡作非为,置百姓安危于不顾。

陛下,此事必须彻查,还百姓们一个公道!”

老臣义正辞严,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仿佛真为被洪水淹没的阳县感到可惜。

但在场之人对朝臣的唇枪舌战早已司空见惯,哪会看不出他们抱团攻讦太子,并非出自公义真理,而是利益所驱。

满嘴仁义道德,实则与遮羞布无异,用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着实可笑。

“赵之行,你怎么看?”皇帝淡声问。

赵太师上前一步,语调温和又平缓,不带丝毫波澜。

“微臣觉得,郑老言之有理。”

宣威大将军不敢置信的瞪大双眼,没料想盟友会突然叛变。

他面色霎时间黑如锅底,好半晌,都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郑老则是满脸得意,点头如捣蒜。

赵之行乃当朝太师,地位不凡,他在此等紧要关头抛弃太子,想必也是看清了形势。

知道跟着太子,没什么好下场。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正是如此。

皇帝深感诧异,端量着赵太师,像是在分辨他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不过,郑老既然认定工匠修缮过的琉河堤有问题,大可以亲自前往阳县查探,如今暴雨未歇,也难以出动府兵销毁证据,恰是最好的时机。”

边说着,赵太师边将视线投注在郑老身上,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郑老,太子为了做戏,都敢亲自前往阳县救灾,你心中记挂的是天下、是大齐这片土地,想必更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与胆识,不若趁现在前往阳县,琉河堤就在水则碑附近,也便于查探。”

原本郑老还以为赵之行迷途知返,刻意在朝堂上贬损太子,为的便是向其余几名皇子递投名状。

哪知道赵之行竟如此混账,对太子明贬暗褒不算,还挖了个坑,把他架在火上烤。

如若他拒绝前往阳县,便成了胆小如鼠的窝囊废,只会逞口舌之利。

若是他咬牙应允下来,前往最危险的琉河堤查探情况,恐怕连这条老命都保不住。

郑老仿佛霜打过的茄子,脸皮紫中带黑,连连颤抖。

不知该如何作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