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hapter11(2 / 2)
他看着那行字,眼底浮出一点说不清的温热,她不会多说一句称赞,也不会展现太多依赖,但他知道,在那个瞬间,她是真的把他当成了“可以并肩解决问题的人”。
他从不敢期望她有一天会“回头看他”,但当她愿意向他倾诉、把问题递到他手中时,那就已经足够了。
也有那么一两次,是她深夜情绪失控、在国内的凌晨给他发来只言片语,她说的那些话轻飘飘的,没头没尾:
【周越,你有没有那种,明明做了所有努力,还是无能为力的时候?】
【是不是有些事,咱们注定就没办法去做好。】
她总是这样,不解释,也不等待回应,他不知道她是在说工作还是感情,字里行间,却透出疲惫得让人心疼的意味。
他从来不问,只是一如既往地回复她,简短、温和,却句句走心,他不敢说太多,也不敢说得太明显,怕一旦露出口风,她就会远离;怕她转身一句“别开玩笑了”,他连仅存的角色都保不住。
于是他学会把感情包裹进最温柔的理性里: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人都有这样的时候。】
【有些事不是你的错,是这个世界不够好。】
【别太苛责自己,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他盯着那串没有回应的聊天记录,指尖滑到输入框,又停住,他知道她可能不会再说了,可他还是会等。
就像他已经等了三年,习惯了她偶尔落进他世界的一瞬,也习惯了她转身离开时不告而别的轻盈。
她永远不会给他一个明确的位置,可她每次心乱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却总是他。
那时候他才意识到,她是真的把他当成了某种不会泄漏、不会靠近、永远不会背叛的“情绪安全区”。
周越被电脑屏幕跳出的Slack提醒拉回了现实,熟练地点开回复,又将模型文件保存、退出、备份,动作完成后,他靠回椅背,眼神落在玻璃幕墙外,雪已经铺满了整个城市,远处金融区的灯光模糊得像一张褪色的城市地图。
桌角放着那本他带了三年的笔记本,封皮已经磨损,第一页的字却始终清晰,“所有不该想的,都交给市场解决。”
他果然做到了,每天清晨准时晨跑,八点进公司,会议、尽调、模型、汇报,一刻不停。凌晨离开办公室,回到上西区的高层公寓,热牛奶,看书,熄灯,入眠,他活得像个精密到极致的金融机器人,连梦境都被时间表规定了出现的顺序。
桌面上铺着三份材料:一份是某东南亚远程医疗平台的pre-A轮融资尽调;一份是中国新消费品牌出海项目的退出测算;还有一份,是他自己从Pipeline里选出的独立女性咨询公司。
他拿起最后那一份,盯着封面上那个简洁明快的logo,盯了很久。
那家公司去年做过一场引爆社交媒体的campaign,主题是“逆流而上的女性”,他一页页翻过去,停在那段视频截图上,接受采访的品牌负责人黑发红唇,干练,冷静。
就像三年前的夏知遥。
他盯着那张截图的脸,眼神莫名一紧,胸口涌上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不是惊讶,也不是思念,更像是一种被某种旧情绪不动声色撕开的疼痛。
就在这一刻,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屏幕右上角跳出一条提示,红色的“1”跃入眼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