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七夕(1 / 2)

加入书签

日子一晃便到了七月初七,陛下惯例驾幸青莲池中的紫萝殿庆祝七夕,并赐宴百官。

宴设紫萝殿西翼揽月阁之上,十二扇檀木隔扇尽开,正对着云栖山三十六叠青嶂。殿中七宝灯缀满双星纹样,金盘盛着巧果酥山,檐角悬着五彩乞巧丝。底下青莲池内金鳞乍跃,新荷初绽,池中横列有四艘彩船,又有两艘画舫相伴在侧,中有乐伎调琴吹笙,乐声悠扬。

“众爱卿今日齐聚紫萝殿,朕着实高兴,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坐于皇帝右首的易望林开口道:“陛下请看今夜星空,紫微星与天市垣交辉于东南,恰应牛女渡河之瑞。此乃陛下圣德广被,上感于天,方有这般祥瑞之象。许是天象呈祥,今年工部在渭河的拓宽工程已经顺利竣工。”

户部尚书郑仪跟着起身应和:“陛下,户部今年新定的‘折银减赋法’也有所成效。”

皇帝朝他们连忙摆手:“好了好了,今日是七夕佳宴,把政务那一套先抛到脑后去吧。”说完转头对着身边的宸妃柔道,“凝儿,前几日你过生辰,朕没能来陪你,实在抱歉。”

宸妃笑道:“陛下这是何必,您平日里对臣妾百般呵护,臣妾觉得每一日都似生辰一般开心。”

“你这么想,朕更加愧疚了,今晚就去景泰宫,好好补偿补偿你。”

杨柯听了这对话,身上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原来皇家夫妻也能如此肉麻。

宸妃对面的丽妃忽然娇嗔道:“陛下,臣妾要是能生在十月就好了。”

皇帝一奇:“丽儿,你说这话是为何啊?”

“每年十月都是陛下出塞练兵之时,要是臣妾在这期间过生,那陛下岂不是也会将臣妾记挂于心?”

皇帝仰头大笑:“丽儿啊,朕真是拿你没办法。”话毕,他抬手朝向右首,“今日,朕更加高兴的,是能亲自见见他们。”

齐坐于右首的众伴读纷纷起身行礼:“臣叩谢陛下。”

宸妃和言道:“他们来了以后,宫里都活泛了不少。”

皇帝冲着伴读们抬手:“好!有你们在,大夏未来的江山社稷,朕就放心了。”接着,他环顾四周,高堂满座,唯独一处席位空出,于是疑道:“喻儿去哪儿了?”话音甫落,一阵琴音袅袅徐徐,自远处隐隐传来。

众人尽皆转头,循那琴声望去,但见青莲池上,不知何时悄然笼起一层薄雾。原本整齐排列的四艘彩船,此刻已分列两旁,留出一条水道。远处一叶扁舟,悠悠荡荡从中央飘然而至。舟头端坐着一位身着素白衣衫的男子,身前一架古琴,想来琴音正是由此而来。

众人皆被吸引得纷纷探身张望,欲知何方高人能奏出这般天籁之音。然那男子面上覆着银色面具,将面容遮得严严实实,叫人难以看清其庐山真面目。

烟水氤氲处,但见那人十指游龙,琴声隐现雷纹焦尾,弦鸣似裂帛碎玉,倏尔转作幽涧清泉。

席间一人惊呼:“伯牙移情,六马仰秣!”原是琴声响起,池中青莲应声次第绽放,惊得游鱼跃波相和,此乃传说中伯牙抚琴时才会出现的天人交感之相。

曲至中段,古琴铮然破音,船上白衣客广袖翻飞如鹤舞。众人抬首望去,四艘彩船上的琉璃灯不知何时尽数点亮,照见池底深处浮出的千百点银鳞??池中锦鲤衔着褪下的花瓣,将扁舟围在中央,花瓣泛起九重涟漪,扑腾好似满池雨点,齐声随节拍轻摆。随着琴音渐弱,池中雨点逐渐平息,待最后一声泛音没入水面,池间白雾已如素绡缓缓收卷。众人恍然惊醒,方知置身尘世,回神之际,仍觉意犹未尽。

“陛下,都说宣王有伯牙之技,今日听来,果真不假!”一人笑着赞叹,其余人也纷纷点头称奇。

“老田,我这七弟可不是一般人,”宇文拓衔着酒杯,视线转向皇帝的方向,“父皇,我看伯喻去了一趟湘楚,琴技倒是越发精湛了。”

陛下对这样的夸赞自然受用,脸上的笑意就没消减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