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7章 腐坏的启示 做陶缸(2 / 2)

加入书签

阿璃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精心塑形、带着凹槽盖子的陶坯,此刻在她眼中仿佛也带上了一层关乎未来“美味”的光环。她明白了失败的根源,也明白了丈夫为何如此执着于制作陶缸。

“那什么时候烧它”阿璃问,语气也带上了期待。

“就是今天”凌渊果断决定。阳光正好,风力适中,是烧陶的好天气。失败带来的不是沮丧,而是更清晰的路径和更迫切的行动力。

烧制陶器需要专门的陶窑,但部落里并没有公共窑炉,小规模制作通常采用原始的堆烧法或坑烧法。凌渊选择了更易控制、保温性稍好的坑烧法。

他在石屋外避风处选了一块空地,用石锄挖掘了一个直径约一米、深半米的浅坑。坑底铺上一层干燥的、易燃的细柴和松针作为引火层。

接着,是最关键的步骤——装窑。凌渊小心翼翼地将完全阴干、触手坚硬而微凉的陶坯(缸体和盖子)搬过来。他没有直接将陶坯放入坑中,而是先在坑底引火层上,架设了一层用粗树枝搭成的、稳固的网格状支架,确保空气能在陶坯下方流通。

然后,他将陶缸和盖子倒扣着,稳稳地放在支架上。倒扣是为了让受热更均匀,减少底部因直接接触高温而开裂的风险。陶坯之间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隙。

装好陶坯后,凌渊开始用干燥的兽粪(部落里收集晒干的食草动物粪便,是极好的、燃烧缓慢且温度均匀的燃料)混合着劈砍好的硬木柴块,从陶坯周围和上方,由疏到密、由细到粗地仔细填充、堆积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燃料包覆层。最后,在最外层覆盖上一层稍厚的、相对松软的草木灰和细土混合物,起到保温、防止热量过快散失以及控制后期气氛的作用。

一切准备就绪。凌渊手持火把,神情专注而肃穆。他将火把伸向坑底预留的、塞满松针和细柴的点火口。

“呼——”

火焰瞬间被引燃,贪婪地舔舐着干燥的燃料,发出噼啪的轻响。橘红色的火苗起初不大,但很快便顺着燃料间的空隙向上蔓延,逐渐包裹住被兽粪和木柴覆盖的陶坯堆。

凌渊没有离开。他像一位守护者,密切地关注着火势的发展。初期需要小火慢烧,让陶坯内的残余水分有充分的时间蒸发排出,否则急剧升温会导致坯体爆裂。他控制着添加燃料的速度和种类,主要使用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的干燥兽粪,让火焰保持一种稳定的、橙黄色调。

时间在燃烧的噼啪声中流逝。日头渐渐升高。当看到覆盖在最外层的草木灰细土被内部的热量烘烤得发白发干,并且没有蒸汽大量逸出时,凌渊知道,陶坯内部的残余水分基本排尽了。

接下来是关键的高温烧成阶段,凌渊的眼神变得锐利。他开始加大火力,投入更多劈砍好的、燃烧猛烈的硬木柴块 ,火焰的颜色从橙黄迅速转为明亮的金红,甚至带上了些许白炽的光芒,温度急剧升高,覆盖的燃料层剧烈燃烧,发出轰轰的声响,热浪扑面而来,连站在旁边的凌渊都感到皮肤灼烫。

他不断添加硬柴,确保火焰持续、猛烈地包裹着陶坯,让它们经受高温的洗礼。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让陶坯彻底烧结、玻化,变得坚硬致密。凌渊全神贯注,汗水顺着额角流下也顾不得擦,如同一位掌控火焰的祭司,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至关重要的高温。

阿璃带着孩子们远远看着,不敢靠近那灼热逼人的火坑,但眼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不知过了多久,投入的硬木柴渐渐燃尽,猛烈的火焰开始减弱、回落。凌渊知道,高温烧结阶段接近尾声。他没有再添加新柴,而是让火焰自然减弱,进入冷却阶段。

此时,覆盖的草木灰细土层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像一个保温层,将巨大的热量锁在坑内,让陶坯得以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温,并开始极其缓慢、均匀地降温。这是防止陶器因冷却过快而炸裂的关键。

凌渊没有急于挖掘。他需要耐心等待,等待坑内的温度自然降至可以触摸的程度。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夜,甚至更久。

夕阳的余晖中,烧陶坑上方的空气因余热而微微扭曲。凌渊守在旁边,脸上带着烟火熏染的痕迹,眼神却明亮依旧。失败的石缸实验带来的腐坏气息似乎已被这烈火净化,取而代之的,是对那坑中正在经历浴火重生的陶缸的无限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