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人寄我香笺字(2 / 2)
人类是一代一代进化的。但是在八九十年代,一年进化一次,那会儿就是这样瞬息万变。全世界都在密切地注视中国的进化,眼见着在领导人一而再、再而三“不会变”的保证声中,留学政策一次又一次放宽。出境卡取消了,海外学习期限不再提了,因公护照能换成因私护照了。有人偷偷把“出国热”形容为“胜利大逃亡”。
刚出炉的包子买到手,项廷的心也热了起来。
隔日,小雨。
东城王府井南面有一条僻静而狭长的小街,叫东交民巷。当年义和团正是在此围攻各国使馆,最终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那最西头,有两扇极不起眼、红漆剥落的小门。
门前挂着牌子:北京市公安局签证科。
这便是“国门”了。
国门虽小也是国门。靠西的那扇门通向欧、美、加,东边的负责港、澳、日。
8点多钟,项廷来办护照。签证科还没开始办公,门外已经围了几个连队的人。9点整,一直毫无动静的小门突然打开,人群如潮涌入。
小门里面是一个前后贯通的套间。外面不到二十平米,左边墙下一排竹椅子,右边墙上贴满了五花八门的暂行规定,桌上搁一张来访登记表。里间的门依然紧闭,谁也不知道里头在捣鼓什么。有人一回生,冒冒失失去敲门。出来个民警,指着鼻子训了一顿,又把门摔上了。大家只好等,等啊等,有人进进出出,有人大背单词,有人闭目养神,有人忙着社交。
一个出国信息角很快形成。“教委刚发新文件了,以后研究生都不让走了……”“圣诞节申请去美国的500多人,您猜怎么着?一个没过!”“加拿大容易,先去加拿大再到美国,曲线救国……”颇具言论自由。各种道听途说,说者概不负责,听者也不认真。重点是在这种场合,没人追查你是哪个单位的。
民警开始传唤了。每次叫进去两三个,人一进去门就无情关上。大家看到国家机器开始正常运转就耐心了。
项廷被召进去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多了。三堂会审,项廷闷声不响地坐下来。
“干嘛的?”
“探亲。我姐夫有绿卡,是美国人,比洋货还洋货。”
民警问完就罢,也不查他的表格,啪的把大红章一盖。护照那时属于特权一类的东西,项青云发挥家族的余热打过了招呼,没什么好担心的。
但是次天去办签证,难度陡增,美国大使可不讲中国人情。姐弟俩一起来到秀水东街的美国大使馆,出门前,项青云给弟弟套上造价昂贵的粗花呢西装:“签证就像结婚,事关终身,一点马虎不得。”
项廷肩宽腿长,穿不住紧巴巴的衣服,松了两个扣子仍不自在:“姐,说你自己呢。”
姐姐的这个丈夫谁都没见过。听说两个人都感染了欧风美气,以充满活力的西学东渐形式,随便找了个旧租界里的小教堂,宣个誓就算把婚结了。姐是长姐,半个主母,竟没人奈何得了她。不但如此,亲戚还都对这桩诡秘的婚事沾沾自喜,逢人便说。只因现在相亲市场上,最抢手的就是“海陆空”。“陆”革命后落(陆)实政策有被退回的财产;“空”要有一套现成的(空)婚房。头一个“海”,就是说要有海外关系。
美国使馆就是光秃秃一个大院。进门前,先交表,两位文秘检查各项文件是否齐全。大家被领进屋里。屋中央摆着一个单调的屏风,屏风后是办公窗口。有人探头探脑,从缝里往里张望。不知怎么,这个行为一下惹恼了领事先生,猛然冲了出来:“你!你!还有你!回去!”几个人吓傻了,一个劲说好话,有个女生哭了。秘书赶人:“洋人说话了,我也没办法。”
项廷不在连坐的范围内,但他站起来护在同胞前头,高头大马的洋人看他两眼,没再说话。
大家得救。项青云忙把他拉回来坐好,低声道:“好了,好了,你别紧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