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故事21(1 / 2)
清晨的山地训练场上,译高站在高台上俯瞰着下方整齐列队的山地角族战士们。经过数月的整训,这支部队已经从最初的杂牌军发展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力量。每名战士都装备着最新改良的机甲,图腾标志在晨光中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
“欣砌,今天你来独立指挥作战。”译高转身对站在身边的年轻人说道。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族长之子已经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身材挺拔的青年战士,眼中闪烁着坚定而自信的光芒。
欣砌望着下方的三百名精锐战士,说:“译高将军,我已经准备好了。这次对平原角族第七军团的作战,我将按照我们制定的计划执行。”
“记住我教给你的指挥要领。”译高拍了拍欣砌的肩膀,“作为指挥官,你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容不得半点疏忽。”
根据最新情报,平原角族的第七军团正在向山地角族的前沿阵地推进,企图夺取控制战略要道的龙鸣岭。这个高地不仅地势险要,还是连接两个重要军事基地的必经之路。一旦被敌军占领,山地角族的整个防线都将面临威胁。
“敌军兵力约四百人,装备有传统的机甲和少量重型武器。”蒸葵走上高台,向欣砌汇报最新的侦察结果,“他们的指挥官是平原角族的资深将领科莫,此人经验丰富,善于运用地形优势。”
欣砌仔细研究着战场地形图,这是译高教给他的第一个要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龙鸣岭地势复杂,既有陡峭的悬崖,也有茂密的森林,还有一些天然的洞穴。这种地形对防守方有利,但也为灵活机动提供了可能。
“我们的优势在于装备和士气。”欣砌分析着双方的实力对比,“新型聚能场装置让我们的机甲续航能力大大提升,而且我们对这片地形更加熟悉。”
译高满意地点点头。经过长期训练,欣砌已经学会了战前分析的基本方法。但真正的考验还在战场上,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是存在差距。
“部队集合,准备出发!”欣砌走到高台边缘,向下方的战士们下达命令。他的声音虽然年轻,但充满了权威感。
三百名山地角族战士迅速登上各自的机甲,整个训练场瞬间被机甲推进器的蓝色光焰照亮。这些改良后的机甲不仅性能优异,外观也更加威武雄壮。深绿色的装甲上绘着山地角族的图腾,胸前安装着微型聚能场装置。
“第一小队负责侦察,第二、第三小队作为主力,第四小队担任预备队。”欣砌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进行部署,“所有小队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报告敌情。”
部队开始向龙鸣岭进发。译高驾驶着自己的指挥型机甲跟在欣砌身后,但他并不打算干预年轻人的指挥。这次作战的目的就是让欣砌在实战中成长,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他就不会出手。
“报告指挥官,第一小队已到达预定侦察位置。”通讯频道中传来前沿侦察兵的声音,“发现敌军先遣部队,约五十人,正在向龙鸣岭南坡推进。”
欣砌立即在战术显示器上标注敌军位置:“第一小队继续监视,不要暴露。第二小队绕行东侧,第三小队从西侧包抄。我们要在敌军主力到达之前,先消灭这支先遣部队。”
这个决策体现了欣砌的战术思维。面对数量优势的敌军,如果能够分割击破,将大大减轻后续作战的压力。而且消灭先遣部队还能获得更多关于敌军部署的情报。
“欣砌的判断是正确的。”译高在指挥频道中对蒸葵说道,“他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时间差和地形优势。”
山地角族的机甲在复杂地形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机动性能。新型聚能场装置不仅提供了充足的能源,还增强了机甲的环境适应能力。战士们驾驶着机甲在山林间穿行,如同一群钢铁猛兽。
“第二小队已就位。”
“第三小队准备完毕。”
各小队陆续到达指定位置,对敌军先遣部队形成了包围之势。欣砌站在指挥机甲的驾驶舱内,通过全息显示屏观察着战场态势。
“所有单位注意,按照预定计划发起攻击。”欣砌下达了他军事生涯中第一个真正的作战命令,“目标:全歼敌军先遣部队,不让一人逃脱。”
随着攻击命令的下达,山地角族的机甲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聚能场增强的能量武器在森林中划出道道蓝光,而平原角族的先遣部队完全没有料到会遭遇如此突然的打击。
“敌军开始反击!”前线传来战况报告,“他们试图向北方突围!”
“第四小队立即前往北方阻击。”欣砌迅速做出反应,“不能让敌军逃脱,否则会暴露我们的作战意图。”
预备队的及时投入有效封闭了敌军的退路。平原角族的先遣部队发现自己已经被完全包围,只能就地组织防御。但在装备劣势和人数劣势的双重压力下,他们的抵抗很快就被瓦解了。
“战斗结束,敌军先遣部队全部被歼。”前线指挥官向欣砌报告战果,“我军缴获敌军机甲十二台。”
这个结果让欣砌感到振奋,但译高提醒他不要过于乐观:“这只是开胃菜,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敌军主力很快就会赶到,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存在。”
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后,侦察兵就报告了新的敌情:“敌军主力部队出现,规模约三百五十人,正在快速向龙鸣岭推进。看起来他们已经发现了先遣部队被歼的消息。”
欣砌重新分析战场形势。敌军主力的到来改变了力量对比,虽然己方在装备上仍有优势,但数量差距缩小了。更重要的是,敌军现在处于高度警戒状态,想要再次实施突然攻击已经不太可能。
“我们撤回,利用地形优势组织防御。”欣砌做出了战术调整,“让敌军来攻击我们,在防御中消耗他们的力量。”
这个决策显示了欣砌战术思维的成熟。面对不利的态势,他没有贸然硬拼,而是选择了更加稳妥的防御策略。
龙鸣岭的地形确实适合防御作战。高地的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坡,只有北面有一条相对平缓的通道。欣砌将主力部队部署在这条通道上,利用交叉火力构建了坚固的防线。
“在悬崖边设置狙击点。”欣砌继续完善防御部署,“利用高度优势压制敌军。在通道两侧布置地雷,迟滞敌军推进速度。”
这些都是译高传授给他的防御战术。虽然年轻,但欣砌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不仅能够理解这些战术的原理,还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作战中。
“敌军开始攻山了。”前沿观察哨报告敌情,“他们采用了分批次攻击的战术,第一波约八十人,正在向我们的防线推进。”
平原角族的指挥官科莫显然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没有选择一拥而上的蛮力攻击,而是采用了更加稳健的分批攻击策略。这样既能够测试防守方的火力配置,又能够保存主力的实力。
“让他们上来。”欣砌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动向,“等到他们进入最佳射程再开火。”
耐心等待是一个优秀指挥官必备的素质。欣砌虽然年轻,但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成熟。他没有因为紧张而过早暴露火力,而是静静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
当敌军推进到距离防线三百米时,欣砌终于下达了开火命令:“现在攻击!”
山地角族的防线瞬间爆发出猛烈的火力。聚能场增强的能量武器比传统武器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蓝色的能量束在山坡上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火网。
“第一波攻击被击退。”前线指挥官兴奋地报告,“敌军损失惨重,正在向山下撤退。”
但欣砌知道这只是开始。经验丰富的敌军指挥官不可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攻击,他们一定会寻找新的突破口。
“加强侧翼警戒。”欣砌下达新的指令,“敌军可能会尝试从其他方向攻击。”
果然,不到半小时后,侧翼警戒哨就发现了敌军的新动向:“发现敌军小分队正在尝试从东侧悬崖攀登上来!”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东侧悬崖虽然陡峭,但并非完全无法攀登。如果敌军能够从这里突破,就能够直接威胁到防线的侧翼。
“派遣一个小队前往东侧。”欣砌迅速做出应对,“阻止敌军的攀登行为。同时要小心这可能是声东击西的战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