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课下(1 / 2)

加入书签

而就在这时,子期很快领悟到先生的意图,立马站起身回答道:“先生,子期有见解。”尹先生的目光从毕扬身上撤回,点了点头示意子期继续说下去。

“为人者,虽克己复礼,但犯错乃人之常情,《孟子》有云,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其更也,民皆仰之。古往圣贤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只要及时改正,不将错就错,直面问题所在,磨砺心智,亦能有所作为。”

“子期之解,准确在理,在此之上还能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实乃作答典范,还有其他的见解吗?”尹先生点了点头,挥了挥手示意子期坐下,随即转过身走到另一侧的过道摇摆起衣衫。

“张登,你说说看。”尹先生目不斜视看开口道。

只见斜前方的一位学生缓缓站起身,头紧靠衣衫垂低,鸦雀无声下聚集的眼神似一股无形的压力,引得四肢不着痕迹的颤动着,但毕扬看得很清楚,他紧张了。

“学生……学生和子期的见解……一致……”他支支吾吾地说着。

尹先生伸出手弯下腰敲了敲张登的案桌,凛冽地说道:“我不教天书,下次再不带书本,不必上我的课了。”

先生的斥责声不算严厉,但还是让张登冷冷打了个寒颤,连着几个鞠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康国有不同见解,或可一辩。”

胡康国背对而立,众人的眼光如同搭弓的箭,齐刷刷转到前排起立的背影上。

尹先生清了清嗓子,掺着浓烈的欣慰和自豪,甩着衣袖疾步走到最前面的案桌。

“康国说说看。”

“晋灵公有如此暴行,为君权失道之表现,而士季劝诫正是臣子正君之责,然灵公虽有罪,为臣者却不可因此过废纲常,赵盾此间未讨贼并默许弑君,尤更甚。君应改过复王道,臣应改过守忠节,各有所司,善莫大焉。”胡康国眉间锁住的忧愁随着话语渐渐铺平开来,像是沉积于心中的忧虑终能吐露,脱口而出一字未停。

君臣之道自古就是大道难言,尹先生听着胡康国说了如此之多,渐渐明白他心中所图,但从这么个孩子口中听到此番,还是忍不住暗暗忧心,不知还能教他几时。

“你有此心此悟,这很好,”尹先生从案桌下拿出备好的线香点燃,转头继续说道,“余下的一个时辰各位根据适才的篇章写下自身的体悟,字数一卷为满为宜。”

话音落后,只听几声零星的抱怨下,满堂稀稀落落的纸笔声此起彼伏地回荡而起,像在平地刮起阵阵波浪。

子期将一卷竹纸递至毕扬面前,又指了指砚台旁余下的一支笔,轻声说:“随意写写就好,当是练字了,待下课之时和我一同离开即可。”

毕扬点了点头,说道:“你写你的,不必顾及我,”说罢抢过子期手中的砚台,照着隔壁桌同学的模样,主动承担起磨墨的工作。

虽说自小会写字,但用墨写于纸,毕扬还是第一次。墨块随着手腕的绕行在清水中褪下倔强的身姿,比午夜的星空还要漆黑,比烧过的炭火还要明亮,一圈又一圈,墨块肉眼可见的矮下大半截。

既便于携带也能快速使用,毕扬心里正觉得此物真是好,不由得加快了手中磨墨的速度。

“快停下,磨太多了!”子期刚摆放好竹纸,抬头看到那个站在砚台中央跳得不知疲倦的墨块已然没了大半,立马低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