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030(2 / 2)

加入书签

再往后,便是盛夏时节,麦子灌浆成熟。他巧妙地运用了雄黄与赭石调和,将那一片片沉甸甸、金灿灿的麦浪表现得壮阔而富有层次。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而后是紧张忙碌的麦收。烈日下,农人挥舞着镰刀,割下一片片金黄的麦子。妇孺们跟在后面,将割下的麦子打成捆,运往打谷场。打谷场上,石碾子在牛的拉动下不知疲倦地转着,扬起的麦糠在阳光下飞舞,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辛劳的画卷。

最后,便是新麦入仓,磨粉成面。他画了农家院落里高高堆起的麦垛,也画了推着石磨磨面的场景,旁边案板上,还摆着刚出锅的白胖馒头,或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旁边再配上几碟自家腌制的小菜。

他将羊毫笔浸透清水,在笼屉上方刷出一片湿润,再用狼毫蘸淡墨在水迹边缘轻扫,墨色遇水化作蒸腾的白汽,与左端麦田的晨雾遥相呼应。笼屉掀开处,几个雪白的馒头用白粉堆叠点染,高光处留着纸的原色,仿佛真能闻到馒头的麦香。

日头渐渐升高,又缓缓西移。庭院中的光线从清晨的明亮变得温暖,再到午后的柔和。宋瑜微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忘记了身在何处。他时而凝神勾勒,时而停笔调色,时而又退后几步,审视长卷的整体布局与气韵。范公和阿青、小顺等人,也只是远远地看着,不敢打扰,只在需要时悄悄上前添些茶水,或是帮他挪动一下画案。

当为画卷最后一幅“新麦成食图”中的那碗面条添上几点翠绿的葱花后,他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缓缓直起身。阳光正暖,恰好落在他带着些许疲惫却难掩满足的眉宇间。

他退后几步,仔细端详着面前这幅数尺长的《稼穑图》。从秋播到夏收,从一粒麦种到餐桌上的面食,北方旱作农业的艰辛与智慧,四时节气的流转与农人对土地的深情,都尽可能地融入了这笔墨丹青之间。画风质朴却不失生动,设色沉稳却不乏明快,每一处细节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总算是……完成了。”他轻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也透着一股如释重负的轻快。这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他即将在内学堂与腐朽交锋的精心准备,也是他对自己那份“济世救民”初心的一次遥远呼应。

范公见他停了笔,这才笑着上前,由衷赞叹道:“君侍这画,真是画活了!老奴虽不懂丹青,却也看得出这画里的用心和不易。君侍是要拿这个去教内学堂的小内侍们么?那可太好了,他们定能看得明白,学得进去!”

宋瑜微闻言,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疲惫却真切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将画卷从头卷起,用一根素色绸带轻轻系好,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他在期待中又等了两日,小安子下学后来看他,兴冲冲地告诉他,他即将去内学堂讲学授课的事大伙儿都知道了,同窗们都翘首以盼,想亲眼目睹宫闱之内独一无二的男妃是何等风采,小安子讲得尽兴,口沫横飞,他却留意到那孩子手上、臂上的道道红痕,不少还渗出血丝,不由蹙眉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