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8陆县陆拾安(1 / 2)

加入书签

离乡背井,身如浮萍,闵家人飘荡了半辈子,受尽白眼和欺凌,最后流落云祥这偏僻边地,早便看准了自己的命。

无名无份,做不成平头百姓,更无法支应一门生意,所以只能打劫过路官商过日子,又凭借着翻山越岭的好身法躲避追捕,日子也是过一日便算一日。

他们这一路遇到了三个贵人。

第一人便是言先生,助其糊口,指明前路;第二人则是言知确,带领闵家人建寨保家,开办铺子,有了归处;最后一人自然就是易辞晚,户籍到手,闵家人成了堂堂正正的云祥人,不再低人一等。

从前他们得言知确约束,改变谋生手段,去了匪性,实际早已偿还恩情,可言知确甘愿为承诺困守集云寨,为闵家人谋求出路,闵家人心中感念,如今见着院内二人,年长的闵四叔便带着族人起身,到院中对着二人再拜。

“既做云祥人,便为云祥计,来日但有差遣,我闵家人绝不推脱。”

易辞晚忙起身去扶,闵四叔年事已高,起身时双腿微颤,险些不稳,她忍不住往旁一步踉跄,被一只手抬住胳膊,言知确的衣摆擦着她的裙摆而过,接着环身从她身后探出另一只手接稳闵四叔。

易辞晚夹在二人中间,感受着后背传来的温热体温,忽而不知该怎么动才好。

好在闵四叔还算健朗,很快便松开了手自行站稳,她胳膊下的那段支撑随即抽去,反倒让她生出些许空旷之感。

易辞晚便让众人人起身,迈步回到屋檐下,抬眸扫过院中数十人,她索性抬高了声音道:“户籍不过举手之劳,不过却要提醒诸位一句,云祥地处边地,历来就是两国必争之地,往西五十里有处护城关,那里常年驻守兵将,偶有败仗,则多退往云祥驻守,是以云祥征税往往高于各州县,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你们的前东家要在田庄置黑户劳作,所以朝廷赐予诸位的身份符牌需得仔细保存,现下才将入户,想必还未来得及同诸位征税,有意者便即刻持身份凭证去往各处谋生,莫要耽搁了。”

云祥能接纳流民,也正因缺人,何况北有荣安军,南有荣定军,两方轮流派兵驻扎护城关,时有征兵。

流民能一路寻到云祥,也是上头暗中授意,旁处州县是决计不敢接纳流民的。

但闵家人一心为了安定,若知晓个中内情,恐生埋怨,易辞晚便以税开口,至于他们如何选择,她不好多加干涉。

除了已经记到她名下田庄的佃户,多是些女儿家多的门户,闵家人还有数十名男丁没有生计,易辞晚亦望他们能远行经商过活。

等到若夏知晓云祥银矿的消息,保不齐便会举兵强攻,这也是他们易家人数百年来与边疆军队合作的原因,只有边军强大,才有保家卫国的能力。

奈何军饷层层盘剥,真正流到军营里的,却也不剩多少,士兵们穿着补了又补的衣裳,护体的盔甲只能用最为便宜的藤甲,稍强一些的将官则着纸甲。

“可惜寨子回不去了,那里头有些好苗子,种出来的李子可是香甜,要是能运到外头卖,想必能赚不少钱,”闵槐拍了拍闵松的肩膀,无不遗憾道。

“光州山匪强悍,书院地势高差大,他们与官兵各占一处,不过也并非不可战胜,想来是为了招揽,毕竟作为兵力可要比培养普通百姓要快上许多,”甚至有可能是虞家想要收为己用,只是这话易辞晚不能对着闵家人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