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第21章(2 / 2)

加入书签

太皇太后也只随口抱怨一句而已,既谢疏临对那绣娘情比金坚,为那绣娘站在风口浪尖,长乐就算真嫁了谢疏临,婚后也无法夫妻恩爱。太皇太后不再想谢疏临的事,继续目光打量殿中士子,为孙女挑选好夫君。

论品貌,殿内考生其实还有几个能入眼的,但跟宋挽舟相比,那几人就像萤火遇上了月辉,明显落了下乘。太皇太后想尽可能给孙女长乐最好的,对皇帝道:“哀家就看宋挽舟最顺眼,皇帝就将这届的状元颁给他吧。”

皇帝之前看过会试名次,知道这宋挽舟在会试中名列第三,论文才实力,本就可以列为一甲。皇帝没直接答应太皇太后的话,但跟太皇太后打包票道:“皇祖母放心,朕必叫宋挽舟名列前茅。”

许是心境不够沉稳,殿试时太过紧张,发挥略有失常,又许是本身政治素养确实不如宋挽舟,会试的前两名士子,在这场殿试策问中,表现均不及第三名宋挽舟,最终皇帝没必要为太皇太后“徇私”,也将这届的状元,定给了宋挽舟。

日暮时,殿试放榜,诸考生谢恩后离开皇宫,状元、榜眼及探花在仪仗护卫引导下,在京中骑马游街。恰时,也是谢家出门迎亲的时候,京城中热闹非凡,这边忙着看状元游街,那边忙着看谢学士娶妻,人流熙熙攘攘,暄声震天。

与京中热闹相比,皇帝的紫宸殿几乎安静到了极点,但皇帝犹嫌殿中铜漏滴水声吵闹,每一滴水都像溅在他的心上,溅搅得他心绪烦闷不堪。

滴水越积越多,像漫淌在皇帝的胸膛里,浸溺着他的心。皇帝忍不住在溺水前站起身,负手望着殿外暗沉的天色,问陈祯道:“给谢疏临的贺礼,都送过去了吗?”

“回陛下,贺礼已派人送过去了。”陈祯一边回话,一边暗暗瞧看陛下的神情。自从为谢大人和慕晚赐婚后,陛下每天心里都冲涌着燥郁之气,陈祯为此都忍不住私下猜想,陛下会不会临时反悔,又撤回那桩赐婚?

但真要反悔的话,应前几日就下旨,这会儿谢大人应已在迎亲了,满城人都看着,婚礼就要开始了,陛下也无反悔的余地了。陈祯看天色已晚,已到了陛下平日用膳的时辰,就恭声询问陛下道:“陛下可要传膳?”

却听陛下躁声说道:“不必了,伺候更衣,朕去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