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5事情两件半(1 / 2)

加入书签

自画舫回来后,明夷的胃口突然就好了很多。素日生活仍循旧例:晨课午膳,掌灯温书,闲暇时或临几幅工笔花谱,或穿针引线绣些香囊帕角,或执竹竿在莲池钓几尾小鱼,时不时还与母亲一起研究新菜式。

此外,红木西番莲纹的书案上,日益垒高的彩笺泄露了女孩的新癖??写信。

笔友主要有三,吴中孚、方韫之、林时夏。

前面两位泛泛而聊,一般以他们写信,明夷回信为主。若是二位能在信里头多讲些新鲜玩意儿,比如茶楼的评书、街边的小食、山间的溪流、田埂的野兔……便能得女孩主动多问几句。

徐淑仪好几回在写给顾静翕的信中感叹,孚哥儿最近不再一直闷书房了,人时不时往外跑,筋骨活络了,个子长高了,身体也比以往好了不少。

另一边,柳夫人某日晚上睡前,在替丈夫宽衣时亦纳罕:“韫之最近怎么对市井那些玩意感兴趣起来了?以前叫半天也不动一下,现在倒成天往外跑。”

方大人就着烛火翻着邸报,无甚在意道:“许是想多知道些民生民情?他先生才和我夸他文章破题颇有新意,体察入微。做文章最忌纸上谈兵,韫儿若日后为官,可断不能只端坐于那高堂之上。”

要说明夷聊得最开心的,还属那日画舫相识的林时夏。这林姑娘是临安富商的女儿,年芳十四,家里主要做衣料的生意,也开钱庄,是临安县有名的财神爷。

林姑娘家中排行最小,也是年轻一辈唯一的女儿,上有两位兄长,并堂兄也有几多,自幼是千娇万宠着长大。小时候闹腾的不行,稍大了些又突然娴静下来,诗文章句算不上有多在行,但天生对数字敏感,算盘拨得飞快。

据说周岁抓阄时,满席琳琅物件皆不入眼,偏要挣出锦褥去够那角落的金漆算盘。林父常捋须笑叹,家中子女众多,唯有小女时夏最得他真传。

商贾之家不比文人士族繁文缛节众多,再加上家里娇宠,时夏姑娘每日晨起习女红诗书,午后便绾起双鬟,随父兄穿行于自家铺面翻账核单。

锦绣堆里长成的姑娘自有玲珑心窍,绫罗珠翠、珍馐佳肴皆如数家珍,自个编写的品评本子叠了一摞,明夷每每与她写信,总能得见许多新鲜玩意儿,被女孩戏称为自己“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日子过得寻常,只是接近年关时家中来了两件半事,一是明夷的大伯??王同简考核合格,在当地继续连任,听说再过三年就能再升一阶。二是明夷的三叔??王同宁又又又赔钱了,这次是手上的银子被人用假银子掉包了。

民间有一种叫做“漂白槽银”的假银子,外观就是五两银子一锭的银元宝,与真的颜色并无二致。大周用银子的时间不算长,防伪技术欠缺,商人们全凭经验辨认,王同光无甚经验,但又喜欢拿乔显摆,看着人家手上细丝银锭成色极好,装模作样的验了几锭,就将身上的银两统统和人换了,殊不知,真是好大一个坑。

这王三郎作为家中幼子,自小被惯的有些无法无天,虽算不上酒囊饭袋无用之徒,但也的的确确不学无术。幼时一直被袁老太太拘着读书时倒还好些,等人长大了,无缘仕途转而从商,三教九流的东西学了不少,再加上王老太爷离家修行,袁老太太管事渐少,更是越发放飞自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