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第十三章 又开始招揽(1 / 2)

加入书签

张明贤将姜樾邀请至马车内,柳戚在外面驾车,姜樾第一次坐古代的马车,只见车内布置很简单,就铺了一层薄薄的褥子,缓冲车厢的颠簸,青石板的路与木制车轮碰撞,隔着褥子也能感觉到路面的不平整。

张明贤定的位置是东望县最好的酒楼,是苏家的产业。苏家的酒楼在大宣独树一帜,在餐食方面别有讲究。

姜樾大致扫了一眼酒楼的菜单,那是相当雅致的名称。

什么翡翠白玉汤,乌龙寻梅,玫瑰酿雪之流。

“明贤兄破费了。”

姜樾只觉得吃人的嘴短,这么好的酒楼,一顿下来价值不菲,姜樾只觉得这水是得掺和上了,早知如此便不客气的多说一句了。

张明贤拿出最近关于萧河的一些思考的手稿,交给姜樾,又向姜樾简要介绍了一下现阶段萧河治理所遇到的困难。

姜樾看着张明贤的手稿,从历代措施、到治理时长到治理效果梳理的相当完善,甚至连萧河来源也有备述。

“明贤兄是打算做些什么呢?”姜樾问道,她不知道张明贤的具体思路是什么,也不敢随意下定论。

“我想的是先将城南的百姓迁移到南街后面,再对堤坝进行加固。

因为若是要引流的话,现阶段没有足够的人手,接下来可能会招纳贤士,东望对外道路不通,还需要先行将道路清理出来,这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但是第一步需要迁移百姓,但是城南许多都是穷苦人家,离了家里的土地,便难以维持生存更遑论租房。”张明贤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全数列举出来。

姜樾一遍吃饭一边根据张明贤的思路,再简化了一下。

“也就是你现在其实是有三件事要做。一是组织人口迁移,二是加固堤坝,三是引流减缓堤坝压力。”

“但是也有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让百姓愿意搬迁,二是任何关于堤坝的措施都需要打通与外界联系,也就是修路,三是缺少人手。”

张明贤点点头。

姜樾问:“有没有考虑过修建学堂?像我在县衙教书那样。没有人就自己培养人,到时候自己人的话,也不用大老远的请人来,徒增成本。”

姜樾想到人们为了孩子读书,大几百万在城市里买房,就为了让孩子能在好的学校读上书,为了孩子,很多父母愿意付出很大代价,不知道在这边能否行得通。

“城南到县城起码得走上两三个时辰,如果能够让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或者学什么技术,他们会不会愿意搬家呢?”

“修学堂?”

张明贤一愣,他们读书大多都是长辈教导,亦或者是请有经验的夫子教学,又或者是私人在家收几个学生的被叫做私塾,但是束?却不便宜。确实许多贫苦家庭是没有资格学习的,耕种也没有时间学习,不在农忙时又无所事事。

紧接着姜樾简单讲述了一下自己以百姓角度出发的看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