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第八章 吊唁(1 / 2)

加入书签

便和父亲大吵一架,趁着夜里带了不少银子和柳戚跑了出来。

一路给人治病赚钱,又兼顾温习功课,来到梁溪,参加科举并且一举及第。

奈何英才总被肖小妒,一朝入仕九重天,夕贬东望路八千。

“第一甲第一人谢凌云、第二人张昧、第三人何见君......宣新科进士觐见!”

昌平三十七年二月,新科进士及第公布榜单,金銮殿上七八个强壮的侍卫齐高喊中榜考生姓名,声音震天。

昌平帝端坐高堂之上,俯视殿下,对新科进士极为满意,声音平和又不怒自威。

“朕观尔等经世文章,实乃昌平之幸,望今后诸位于国于民,思民之所思、谋民之所谋、事为民所办,处世忌太洁,人贵在藏辉,无私亦无畏……赐封进士出身,诏命新进士闻喜之宴,赐钱四百贯,闻喜之宴后再定官职,退下吧。”

昌平三十七年三月一日,琼林苑,闻喜宴后锣鼓一响“新科进士游街,诸行避退!”

张明贤等人身着绿袍肩带披红,登上高头大马,幞头簪花,俊秀的容颜在人堆里,风光无二。

长街春日游,少年巡街头,十里春风路,步步皆风流,问少年意气何在?打马过闹市,堪回首。

行至中门,宣读圣旨的公公笑眯眯的走到他们面前:“各位大人接旨......”

昌平三十七年,第一甲第一名谢凌云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之职,第二、三名张昧、何见君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之职,其余皆为正八品京官。

昌平三十八年四月,昌平帝单独召见张明贤。

“昌平三十七年十二月梁溪府志可是你所编撰?”昌平帝问。

“是。”张明贤答。

次月,昌平帝选派翰林编修张昧为乡试外帘考官负责考场担任提调监试等事务。

梁溪苏、袁、梁、姚四大世家嫡系得知此事彼此心照不宣,暗自重金买通多名贫苦且学识薄弱又年纪偏高的秀才在乡试舞弊,外帘考官组织巡查查获五起,阅卷时查获两组疑似雷同试卷。

“张编修没能完成分内工作,监试竟然有两份一样的答卷,还请陛下查办。”五经博士苏瑜义正言辞。

袁侍讲上前一步:“臣,复议。”

梁、姚两家子弟同样如此,四大世家向来针锋相对,只有面对朝廷才是利益相关,休戚与共。

昌平帝神色肃然,正襟危坐,冷冷的扫了一眼苏、袁、梁、姚四人,微不可察地“呵”了一下:“张昧,你可要辩驳。”

张明贤腰板挺直,面对责问依旧不卑不昂。

“臣任外帘官期间,夙兴夜寐,一朝得空便守在考场内,自以为兢兢业业无愧于心,然终辜负圣恩,无可辩驳,但臣巡查期间查获五起作弊案件,望陛下念臣之功,从轻发落。”

“既然如此,张爱卿查获作弊案五起,然终有疏漏,乡试关乎于国之官员任免,于朝廷形象有损,故东调三百里任东望县令,即日启程赴任。”

“臣,领旨。”

一意孤行参加科举时,和父亲剑拔弩张时气愤的脸突然又与少时递上香甜果脯的面容重合,张明贤不禁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选择错了。

“阿戚,我想到父亲了,我不知道我坚持科举后,短短一年就被贬,父亲会作何想法?”张明贤眼角隐隐有些光亮。

柳戚知道张明贤极少想家的,但是一想起来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安慰道:“怎么会,你是一举高中的,还入的是翰林院,这会儿又是一县父母官,可以造福更多的人,老爷肯定以你为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