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第七章 糊名制画图选拔(2 / 2)

加入书签

“这里是光源打下来的地方,所以这是亮面。”

“这一段在亮面与暗面之间,是灰面,颜色稍浅,如果这是人脸,则是相当于鼻子的位置。”

“这里是暗面,但是他不是纯黑的极深色,因为光打到地面上时,会反光,所有会稍微浅一点,最深的那块位置是明暗交界线。”

“当然,最深的位置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块面。”

姜樾讲完三大面之后,又将结构线在圆柱体在画出来。

“你们看,这里,两条线交汇到一个点,近大远小,就是透视,有了透视,视觉上物体就会更加真实,因此前面一半的顶椭圆会稍大一些。”

姜樾尽可能的减少专业名词,用最简单的语言将画面原理表述出来,实际画完之后,又找蒋良因要来一块白布和圆木桩子。

姜樾将白布紧紧包裹在圆木桩子上,在放到一张桌子上,充当石膏模型。为了方便画师领悟又用炭笔在白布上再次画出黑白灰三大面,以及结构线。

讲述完毕后,姜樾让蒋良因将准备好的画架一字铺开,又将画纸固定在上面,一个画架旁边放了一个小布袋子,里面有数只她自制的炭笔。

“接下来,你们就对着这个木桩子,把我画的再画一遍。但是一人只有一只炭笔,笔用完了画未画完直接考核结束,画完之后将你们的名字写在画作背面。”

蒋良因在一旁围观,听到姜樾说将名字写在画作背面时,心思一动,科举所用的糊名制,保证考试公平。

众人不解,为何姜樾画时,一支笔只用了一点点,却对他们说只能用一只?

当他们上手时就明白了,这笔到底有多么的脆弱,在姜樾手中行云流水的笔对于他们确是一种挑战。

许多画师刚一上手,笔刚一接触到纸,还未来得及画,就已经断了一小节。有些画师反应快的,立马调整了执笔力度,有些画师拿到笔却没有立即开始,而是细细观摩那木桩子的结构与明暗关系。

折腾了整整一下午,姜樾终于将十多人考核完毕,接着将所有的画摊到地上,找来一根长长的棍子,先筛选出明暗关系还不错的图。

“像,的基本原理就是对光和关系的利用,画的时候不觉得,但是离得远了却很明显。”

她将棍子点在几张暗面与亮面拉不开的图上,一边挑选画作,一边讲述绘图的基本原理,和选择标准。

“这几张,距离这般看的时候,是不是感觉糊成了一团?”

姜樾将筛选出来关系尚可的图一张张放到画板上观察透视,又筛选出去几张,最终堪堪留下五张对于新手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图,然后转身对蒋良因说。

“人我就选好了,至于有没有徇私,蒋大人也是看在眼里,剩下的这五个人的画,先放着别动,请蒋大人再请几人来,一起掀开看看反面的名字。”

蒋良因指使一个仆从去将县令和主簿叫来。

张明贤带着柳戚与罗松来到画房,柳戚率先出声:“好巧,姜大娘子,又见面了。”

姜樾对这个活泼开朗的弟弟也相当有好感,回了一句:“你好,柳郎君风采依旧。”虽然他们上午才见过面的。

“既然张大人来了,就亲自来揭秘吧,省的有人觉得我徇私,这可都是糊名筛选的。”姜樾看到张明贤走来,说道,当然要找最权威、官最大的人背书了。

张明贤点点头,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