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太后的指婚(2 / 2)

加入书签

谢知言无言以对,陛下你能消停一会儿不。

大昭朝的朝会原本十日一朝,但当今天子不爱上朝,有事儿与中书省议一议便定了。那朝会上官员乌压压排一片,上百张嘴能议出个什么。因此,皇帝有时每月才召集一回朝会,今日是本月第二回。

而这难得的一次朝会,文武百官却因户部郎中刘长宁提出的授田制吵翻了天,对授田制所述之策没说几句,只是指着刘长宁痛骂,小小一个五品郎中竟妄动国本,不知天高地厚云云。

年轻的皇帝任由他们吵,温温和和地看着,时不时点头,直到百官骂痛快了,他才出来一锤定音:“众卿对这套授田制的大策无异议,朕心甚慰。刘爱卿下朝之后即刻着手细策,务必详尽熟虑,省得下回别人的手点你鼻子上了。”

天子的看重和提携让刘长宁痛哭流涕:“臣遵旨!定不负陛下厚望!”

满朝文武掉出了眼珠子,他们没说过无异议啊!可看到笑意盈盈的皇帝,笑意并不在眼底,也就无人敢站出来置喙,只痛恨自己刚才只顾着骂刘长宁,没骂这份授田制。

谢知言同情百官。皇帝刚及弱冠,却已做了十七年的太子和两年的皇帝,先帝在时他的储君之位稳如磐石,先帝驾崩前他也已监国两年,一个出生便注定是大昭朝天子的人,根基早已扎得足够深了。百官若以为他年轻好左右,那就怪不得自讨苦吃。

“陛下留步!”

准备下朝时,礼部尚书何文钧叫住了天子,“陛下大婚礼仪,礼部奉旨详稽典章,查检后方知‘奉迎使’至今未有旨意指派,不知太后和陛下属意何人?”

看来授田制不过是今日的开胃菜,这才是重头戏。

明吟渊停下脚步,语气诚恳地说:“不如何尚书荐一名奉迎使?”

群臣哗然,何文城面红耳赤,只想钻地缝。

奉迎使必然是有身份的人,这身份上至亲王皇伯、下至候伯爵爷皆可,皆符合礼制。礼制之内选哪个,朝堂都不该妄论。亲王和伯爵之间自然有区别,那便是皇家对未来皇后的态度。何文城的话无异于在问,陛下您老对未来皇后到底有多看重,说说看呗。皇帝反手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是他该的。

看着皇帝满是诚意的脸,一旁的谢知言忍笑十分辛苦。这两年吃了皇帝这么多顿笑里刀、绵里针,为何还是记吃不记打呢?

身为未来皇后的亲爹,枢密副使襄国公沈安世适时地站了出来:“请陛下治何文钧僭越之罪。”

何文钧顺势跪下:“臣失言,臣知罪。”

明吟渊长袖一挥,负手而去:“礼记《王制》抄写十遍,明日呈上来。”

何文城松了口气,百官却是无奈极了。年轻的天子绝非暴君,也称不上独断专行,可总是被他摁在砧板用针扎也着实难受。

下朝后,百官为今日堂上之事交头接耳散去。

太傅秦解走在后面,高声叫住了走在前头的一人:“襄国公请留步。”

沈安世即刻堆起笑脸:“老太傅有何指教?”

秦解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眯着眼问:“何文钧几时成了国公爷的人?”

谁都看得出来,何文钧那怂包是在替沈家说话,想知道奉迎使是谁的人是这个襄国公。

沈安世笑道:“太傅此话沈某便不懂了,何大人不过是在尽分内之事。”

秦解沉下了脸:“太后因何为陛下和令爱指婚,你我心知肚明。陛下是何脾性,尔等侍奉到如今还不知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