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驿传三(1 / 2)
苏锦葵的话让直播间里的观众对这样一场比赛又有了新的认识。
是啊虽然都是二十公里的长跑,但选拔赛和后面的晋级赛和长白山驿传之间,从头到尾,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比赛。
如何做到战术的合理分配,以及运动员本身能否在比赛过程中很好的执行,这些都是问题。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场比赛和传统的体育竞赛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传统的体育赛事,都是将专业组和业余组进行分开竞赛。
但在这里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混合,是真的带给了这场比赛太多的变数。
就像苏锦葵刚刚说的那样。
虽然各队的参赛选手都是出身同一学校。
但客观来讲,大多数普通学生,都应该无法跟上体育生的配速。
然后再加上这是第一届比赛,短时间内很多业余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因为个人体质,和跑步练习时间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这些都是赛会方面,在比赛开始之前,就预见到的结果。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一支又一支队伍,在离开田径场后渐渐分散时。
时刻留意着监测器定位数据的苏锦葵,惊讶地发现,说到目前为止所有参赛运动员的配速,全部都在五分钟以内。
用平均五分钟一公里的配速,跑全场二十公里的赛道。
虽然这个配速与箱根驿传人均三分钟左右一公里的配速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不要忘了现场还有很多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在。
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平日里最多也就坚持每天跑五公里左右。
甚至大多数人平日里都没有什么马拉松的概念。
所以在这一刻当这个现场所有人配速全部在五分钟以内,甚至无论男女全部大幅度靠近四分半的数据出现时。
主持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说这会不会是后面的选手,受到了前排体育生领导的配速影响。
四分半一公里,这对于很多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几乎可以说是他们大学四年一公里体测的巅峰。
而现在他/她们却要用这样的配速,去挑战后面十七公里的长距离跑步。
这一刻不仅仅是主持人,就连很多直播间里的观众,都开始担心说后排的普通学生,会不会一上来就消耗了太多的体力。
但苏锦葵却觉得未必。她先是通过现场的实况转播留意了一下后排选手的状态,然后便在一番思索过后再度开口道:
"我觉得不是,虽然前排体育生在离开赛场后纷纷开始冲刺,但从后排运动员跑完三公里的状态来看,他们的呼吸依旧平稳。"
直播间:【卧槽,这么猛的吗,全场无论男女头三公里全部在四分半以内。】
【喂喂喂,这算什么啊,箱根驿传那帮变态可是人均三分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