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确定发展方向(2 / 2)
航天集团获得二十五吨,用于重型火箭和空天飞行器项目,
船舶集团获得三十吨,重点支持新型核潜艇和航母的建造。
剩余的十吨,则作为战略预备,用于一些更特殊或更紧急的项目。
会议的尾声,一位来自国家战略研究室,头发花白、神情儒雅的老者,缓缓开口了。
他之前一直沉默不语,此刻一开口,却让原本热烈的气氛渐渐冷却下来。
“领袖,各位同仁,秦浩同志的能力,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这一点毋庸置疑。
无论是之前的芯片,还是现在的合金,都让我们看到了弯道超车,甚至换道领跑的希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秦浩,眼神复杂而深邃:
“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
如此强大的、几乎是凭空创造物质的能力,如果过度依赖,会不会对我们国家自身的科研体系和工业基础,造成长远的冲击?
当我们可以轻易‘复制’出最顶尖的成果时,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啃那些最硬的科研骨头?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又该如何自处?”
老者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有些发热的头脑上。
确实,秦浩的系统能力太逆天了。
逆天到足以改变一切。
但这种改变,真的没有缺点吗?
李院士眉头微蹙:“王老,您的担忧不无道理。但目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允许我们按部就班。
秦浩同志的能力,是我们打破封锁、争取发展时间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放弃眼前的巨大优势。”
“我并非要放弃优势,”王老摇了摇头,
“我的意思是,我们在享受这份‘天降之礼’的同时,更要警醒,更要加强我们自身的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
秦浩同志的能力,可以看作是‘催化剂’和‘倍增器’,但他不能替代我们整个国家的科研和工业体系。
而且,我们必须考虑到,万一……我是说万一,秦浩同志的系统出现问题,或者系统哪一天消失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
王老提出的担忧,非常尖锐,也非常现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