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余切已成为美国一流作家(1 / 2)

加入书签

邵琦有明显不同于木青的特点,之前的记者在大体上,总是客观的进行记录,而邵琦却有她明显的个人见解。

简而言之,她认为抛开那些传奇经历,“普罗米修斯”、“太阳神的孩子”……都不过是外在的装饰,余切本质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那个国内最好的作家,拉开其他人数个身位的超级作家,他身体里面是一个赤子。

邵琦看过余切的很多,最喜欢《潜伏》。在她看来,余切就是“余则成”那样的人物,而且是后期的完全体版本。

余则成这个角色为何伟大?

这个角色已经成为国内谍战的模板男主,之前的谍战片几乎都是高大全,而余则成的形象,促使大众重新关注起地下工作者。

邵琦说:“余则成这个人经历了多次磨难之后,已经成为我们最好的同志,而且他比其他人可爱的是,他仍然像一个文学青年,一个很有朝气的大学生。”

余切听到后忍不住发笑:邵琦明显代入的是“余切”这个作者,而不是原时空孙宏雷那个演员。

原来,邵记者精通东欧语系,曾经在新华社的参编部做翻译工作。她接触过苏联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这是一个和《潜伏》有些类似的故事,讲述一个叫“施季里茨”的苏联特工,潜伏在德军保安局的故事……

对邵琦来说,这个电视剧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老谋深算、城府颇深的大帅哥施季里茨,喜欢躺在柏林湖边柔软的草丛里面发呆,因为那让施季里茨仿佛回到了伏尔加河畔。

那时候,施季里茨的目光就非常忧郁,因为他思念他的家乡。而且施季里茨还会弹钢琴,他通过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大帅哥施季里茨同志,在剧中的结尾,有机会给他那二十三年没有见过面的妻子萨申卡写一封信时,这个游走于高层的功勋特工,忽然方寸大乱,结结巴巴起来。

在世界大战面前,一个特工的二十年分别又如何?这是很小的事情,但在一路跟过来的观众看来,却能引起心潮澎湃,泪如雨下。

邵琦就想要拍到余切这种时候。

这是英雄属于人的一面,绝对伟大的人物是无法让人震撼的,只有英雄像人的那一面展现出来,而他却做了很伟大的事情,这才能给人震撼。

但不能是因为花边新闻,因为宫雪!

邵琦不太喜欢宫雪,从记者的角度来看,她觉得英雄像人的一面,不应该是这种事情。

连带着,邵琦对宫雪也有些意见。她借口“纪录片的客观性”,故意无视宫雪的存在。宫雪每天都会来找余切闲聊,邵琦故意不拍这些东西。

宫雪对邵琦的态度则不以为然。

“流氓案”对宫雪的影响很大,宫雪在这之前相当天真浪漫,这之后只相信少数人。据说在原时空里面,宫雪忽然变得长袖歌舞,很擅长搞人际关系。

后世有个“南宫雪”“北朱霖”的说法,说的正是沪市制片厂的当家花旦宫雪,以及在京城长大,后来出演过女儿国国王的朱霖。

人们凭借剧中的印象,认为宫雪天真浪漫,而朱霖端庄大气,而两人的好友给出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宫雪是一众人之间的头,后来很喜欢搞聚会,而朱霖却很少和人见面,只有几个朋友,而且喜欢当宅女。

是啊,真正的女儿国国王,怎么会是个情种呢?

《地铁》写完后,余切拿去给出版社的编辑看。

稿子先到卡门那,然后是心痒痒的马尔克斯……所有人都觉得这部将会大爆。

《2666》是个偏文艺的,它文艺到无法用三两句话解释剧情;而《地铁》却有清晰的主线目标,又符合大众对“核大战”的忧惧心理,这将是余切站稳脚跟的。

它甚至还有文学性!

它是未来的故事,而其实是过去的故事。西方读者自己就是“地上生物”,而主角是被他们的祖辈迫害过的印第安人。

美国本地两大出版商,哈珀和麦格劳希尔为的出版争得不可开交,哈珀的出价更高,他们抛出了王炸武器:

每个字两美元来支付出版稿酬,版税另算。

随后,卡门这次为余切谈下了15%的分成,这略高于美国作家的分成比例。

这个合同在中国人看来不稀奇,只是被近三十万美金的稿酬震惊了;而美国人很知道这代表什么。

哈珀让余切的老同学Lucy来宣布此事,这个Lucy竟然搞了个签字仪式,请了一些在美国的华人名流来参加,Lucy特别自豪的说:

“余,我们给你开了两美元一词的稿酬。两美元,一个词。”

Lucy反复说了几遍。

Lucy的话音刚落,那些华人激动得脸都涨红了。

结果,央台的摄制组当时没一个人知道为啥好骄傲的。

两美元一词虽然多,但对余切这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书迷的作者来说,也不至于要特定强调吧!搞得像是范进中举一样的夸张。

邵琦问随行的华人摄影师刘祥成:“你们为什么那么激动?余切之前在日本拿过这个稿酬,这不奇怪。”

刘祥成大笑:“我立刻就要写文章,等我的文章发布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时代周刊》的刘祥成一直跟着余切,他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终于等到了第一个大新闻。

在最近一期的《时代周刊》上,刘祥成写道:“余切事实上成为美国的一流作家!”

这标题似乎耸人听闻,但读者只需要一打开,就知道是真的。

“哈珀为余切新书开出两美元一词的价格,从稿酬上讲,余先生已经是美国最一流的作家。全美靠劳动所得的收入,超过二十万美金的据统计只有约几百人,而中国作家余切正是其中之一。”

“有个别作家拿到百万甚至千万美金的稿酬,那都是计算版税后的综合收入,我们这里说的是初版的先期稿酬,它指的是作家写出文章后,立马无条件支付的稿酬。为了说明两美元一词为何厉害,需要追溯到美洲出版业这一行的发展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