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四人风华叙流年(1 / 2)
顾沉舟低笑:“那是你自己笨。不过说真的,比起穿礼服碰杯,我更想跟你们在院子里撸串喝啤酒。”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苏晴托着下巴的手上。她忽然觉得,比起那些讲究排场的场合,这种随口就能聊起“吃什么更自在”的时刻,才更像生活该有的样子——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记着规矩,身边是想在一起的人,说的是最实在的话。
大家都笑起来,笑声撞在窗纸上,惊飞了石榴树上的麻雀。
蟹粉豆腐的热气还在青瓷碗上打转,苏晴舀了一勺拌饭,忽然抬头撞进石无痕的目光里,嘴里还含着半口饭,含糊地说:“你上次说那首诗才刚起头,现在菜都快吃完了,灵感该来了吧?”
石无痕放下筷子,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像是在打拍子。窗外的石榴树被风一吹,落下片叶子刚好贴在窗纱上,他看着那片叶子,忽然笑了:“还真来了两句。”
“快说快说。”苏晴把筷子往碗上一搁,眼睛亮晶晶的。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刚好盖过远处巷口的车铃:“阳光曾吻西装肩,舌尖鲜尝生煎包。安全帽底藏心愿,钥匙扭转开天地。”
苏晚正给顾沉舟夹菜,闻言笑着插嘴:“这就完了?我妹妹的小提琴和我的伴奏呢?”
石无痕看向苏晴,眼里的光比碗里的蟹黄还亮:“别急,还有后半段。多瑙河桥裁入画,彩虹滑梯叠旧年。老琴新弦惊落月,四人风里共凭栏。”
苏晴的脸颊慢慢红起来,像被夕阳染过的云。石无痕忽然倾身靠近,声音压得更低,只有她能听见:“六位数的菜单再厚,抵不过你说‘一起填’时,嘴角的甜。这诗不长,却够我们,用一辈子落款。”
顾沉舟“啧”了一声,端起茶杯跟石无痕碰了下:“平时签合同不见你这么会说,哄姑娘倒是有一套。”
苏晚笑着拧他胳膊,目光却落在苏晴泛红的眼角,那点湿意里,藏着比蜜糖还稠的暖意。
苏晴低头扒拉着碗底的饭粒,忽然觉得,这口混着蟹香的米饭,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合心意。
原来最好的诗,从不是苦思冥想的雕琢,不过是把眼前的人、碗里的菜、心里的话,一句句串起来,刚好够填满此刻的光阴,和往后的岁岁年年。
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窗外的阳光透过石榴叶隙漏进来,落在苏晴碗里的蟹粉豆腐上,暖融融的。
她忽然觉得,比起七星级餐厅里那些华而不实的“盛宴”,此刻这桌有笑有聊、有家常味的饭,才是最珍贵的宴席——毕竟,能和在意的人一起,把日子过成带着烟火气的诗,比任何昂贵的排场都更让人踏实。
散席时,顾沉舟开车送苏晚回家,石无痕牵着苏晴走在青石板路上。
晚风吹过,带来桂花香,苏晴忽然想起什么:“其实七星级餐厅也不是非要去,要是能在咱们城西项目的样板间里,摆张桌子吃你做的面,好像更有意思。”
石无痕停下脚步,低头看她,眼里的笑意漫出来:“好啊,等样板间装好,我给你煮面,加两个荷包蛋。”
月光爬上老墙,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原来最好的“盛宴”从不在奢华的殿堂里,而在身边人的眼里,在烟火缭绕的日常里,在那些“一起”的承诺里,温柔且绵长。
暮色漫过老巷时,饭局散了场。青石板路上,顾沉舟替苏晚拉开车门,黑色劳斯莱斯的车门划出优雅的弧线,车身在路灯下泛着沉稳的光。
“下周一起去维也纳玩?”顾沉舟弯腰看着副驾上的苏晚,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脸颊。
苏晚笑着点头,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外面的声响。劳斯莱斯驶离巷口,汇入主干道的车流,朝着顾家那片依湖而建的豪宅区开去——那里的灯光亮得像星河,车库里永远停着最新款的车,却总在苏晚说“想住小公寓”时,默默把别墅的灯光调得暖些,再暖些。
另一边,石无痕的迈巴赫停在巷口等苏晴。她刚坐进副驾,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雪松味,是他惯用的车载香氛。座椅被调得很低,靠背垫着个软枕——是上次她说“坐车久了腰累”后,他特意让人加的。
“直接回学校?”石无痕发动车子,引擎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嗯,明天一早有课。”苏晴侧头看着窗外,老巷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像散落的星子,“刚才顾总说,你们以前常去七星级酒店谈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