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65章(1 / 2)
因今年丈夫外出平叛,儿子又准备参加解试,刘耘娘打算正月十五去五岳观,多添些香火钱,保佑全家顺顺利利。
吴悦劝她不如拿钱买些炭火、羊毛和布料,制成冬日棉衣捐给穷人。
刘耘娘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决定实地考察一番,来到官方开设的西福田院。这是一家专门收容乞丐、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儿的古代版的福利院。
吴悦也一同前往,发现因名额有限,仅能收容300人,并且优先收纳四肢健全的男孩,甚至一些腿脚不便的男孩也能入院。而容貌端正的女童多被人牙子领走,卖入秦楼楚馆,剩下的多是相貌只能说普通的女童,她们在福田院门口聚集栖身。富人捐赠时,偶尔会给这些人一些食物。至于孤寡老人数量极少,大多是被收容来照料儿童的。
看着眼前的景象,她想起即将开张的剧院,也需要一些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杂役,总不能让伎子们干这些杂务重活吧?她们一个个弱不禁风,为了保持身材常年饿肚子,在练舞和唱歌上已耗费大量精力,更别说有些为了剧本情节还需学习打斗技能,哪还有体力做别的事。
反观这些女童,最大的不过10岁,但若跟她回去做些扫地端茶的活,也比在街上流浪要好。她便试着询问其中最大的女童,今年已经10岁的牛妞。
据牛妞说,此前一些稍大的女童长到十二三岁便不见了,听说都是被拐去给娶不起媳妇的人家当童养媳。她们被领走时也不过十一二岁,这个年纪也能做些粗活了,再过一两年就能成亲生子。她自己也快到这个年龄,但她还不想走,因为这群孩子中还有她四岁的亲妹妹。没了她,妹妹根本活不下去,如果真的要拐走她,希望能求求对方,让她带着妹妹一起走。她会多干活,只用给妹妹留口饭吃。
吴悦便好奇地问:“你们姐妹俩还有亲人吗?”
牛妞回答道,她家就在城外的棚区,亲娘为了给富人家当乳娘,而因此频繁怀孕。她原本还有个小两岁的妹妹,出生后就夭折了。而之所以叫‘牛妞’,是因为刚出生时被亲奶奶扔进牛圈,靠老牛的体温才活下来。第二天见她没被牛踩死,才又捡了回去。去年家中添了个刚出生的弟弟,奶奶便说她们姐妹是累赘,养不起了,给赶了出来。前几天太冷,她实在受不住抱着妹妹回家,被她爹和她奶发现后又打了出来。
刘耘娘听了唏嘘不已,吴悦趁机劝道:“不如像其他士绅富户那样,设立义庄收留这些女童吧。”
刘耘娘有三个女儿,最小的恰好在身边,与这些被丢弃的女童差不多年纪,顿时心生怜悯,满口答应下来。
在门口徘徊的老妇观察她们母女许久,见她们有意收容这些女童,便上前先行搭话打听她们的身份,随后劝刘耘娘直接去官府签订死契。原来这老妇在福田院帮忙煮饭,她看出刘耘娘与吴悦并非苛刻之人,这些女孩跟着她们走也不至于沦落到腌?之地,因此特意上前提醒。
这些女童并非无家可归,大多是家中养不起才被扔到福田院的。还有的就是如牛妞这般,母亲为了去做富人家的乳娘而频繁生育,生下的男孩能留着做劳力,女孩则多被丢弃。这老妇还知道更多内幕,那些十一二岁的女童,因到了适婚年纪,常被原生家庭接回去再度贩卖。唯有如此,女童的“消失”才不会被官府当作拐卖人口案追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