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第45章(1 / 2)

加入书签

石介所任通判一职,本来是为制衡知州而设的监察官职。

依制,州级政务文书须经通判与知州联署方具效力,这就形成权力制衡机制。

而他的职权涵盖还包括直接奏事权??可越过知州直接向皇帝奏报地方政情;司法监督权??参与重大案件审理,核查司法程序,防范知州滥用司法权;专项政务管理权??分管粮运、农田、水利等实务,兼掌州级财政收支审核,监督赋税征收,杜绝地方截留中央财赋;以及,军事后勤监督权??负责粮草供应等后勤保障监督,确保军需物资调配透明。

简单地说,濮州现在的物资就是他管。

而北宋的赈灾物资包括粟、稻、麦等主食,通常以"赈粜"(低价出售)或"赈济"(免费发放)两种形式实施。还有生产资料类,包含麦种、耕牛等生产工具,可以助力灾民恢复农耕:以及生活保障类,寒冷地区发放冬衣,瘟疫时配给医药。

然而物资运输严重仰赖牛车陆运,且沿途损耗极其惊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从开封运粮至太原,单程耗时2个月,每车载粮2石(一石约等于现在的153.6斤),耗饲料3石,人夫口粮1.5石,实际净运输量仅为0.5石(74斤左右),损耗率高达75%。且长途运输中,高温高湿的环境又会导致粮食遭到黄曲霉毒素污染,又会损耗百分之十,更不要说还有官吏中饱私囊情况。

这炒米、炒面法,经纯谷物干炒高温脱水处理,既延长保质期,又减轻重量,确实可以缓解一些粮草运输不济的问题。

他将吴悦的信誊抄一遍,另修书致杜衍,称若有灾民涌入,可以试行推广。随即将剩下的耐饥丸重新封装,连同两封书信,遣使快马驰送兖州杜衍处。

----------------------------

等到杜衍的信来到富弼手中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

青州距开封路途遥远,依制受灾地区须于灾害发生后十日内向州府逐级申报,内容涵盖受灾范围、损失程度、流民数量等情状。知州接报后,需要先下文书统计各县灾情,并亲自走村串户核实。待地方初报毕,朝廷方派遣御史或转运使赴灾区实地查勘,以防州县瞒报。待灾情奏报与复核无误,中枢才会视其轻重缓急拨付赈济物资。

因此,此刻富弼将城中富商巨贾齐聚府衙大堂,劝他们将粮食捐出救济流民。他深知中枢决议没有这么快,要先组织内部自救。当他看到官驿快马来信,以为是朝廷的赈灾措施已经下达,不禁诧异此次速度之快。立刻让众人先在厅内等候,随着这携带红字牌的急递铺兵走入后堂。

谁知这铺兵带的不是中枢的诏令,而是来自好友杜衍的手书三封,还有一袋看起来颇为古怪的丸子与一袋炒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