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43章(2 / 2)
还没到八月十五,东京城已连降多场暴雨。霖雨绵绵间,城内以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为骨干的"四水贯都"水系本应发挥排涝作用,却因河道均为人工疏浚且河床浅窄,每逢暴雨汛期便易泛滥,竟然起不到半点排讯作用。尤其是,作为漕运命脉的汴河,本需每年清淤维护,但近年吏治腐败,朝廷拨款竟未用于河道疏浚,导致河床逐渐淤塞,进一步加剧排水不畅。
惊雷裹挟暴雨倾泻而下,有些洼地积水达数尺,各河道水位急剧暴涨。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忆起十年前东京城那场水患??当时连续霖雨致使河水泛滥,导致“民舍多坏,压死者众”。
城内渐渐谣言四起,有人断言此次水患或将甚于往昔。无论传言虚实与否,目睹汴河两岸商铺平房多遭水浸,诸多东京城民众心中难免泛起忧虑。
国子监与太学已停课两周,吴夏每日困守家中读书,早已心生烦闷。今日他特意出城往州桥、汴河一带走了一圈查看河道情况,归途又顺道探视了自家食店。
----------------------------------
"吴氏酪香"依然在营业,但是堂食的食客明显减少,倒是外卖订单络绎不绝。雨中可见许多闲汉冒雨穿梭街巷,往来送餐。
他刚到店中,便见一个常来送外卖的汉子正向食店管事诉苦:"方才想抄近道赶回来,哪料院墙塌了半截,把路堵得严实。幸而小人跑得快,人倒没伤着,就是摔破了食盒,今日就送不了餐了。"
那管事也安慰道:"没伤着便是万幸,这点损失算什么。"
吴夏巡视了一圈店铺,依照妹妹叮嘱将低洼处、仓库及柴火房等重点区域逐一查看。
早在春节过后,因为晓得今年开始就气候异常,暴雨频发,吴悦特意交代在食店四周开挖砖石排水沟,并提前用石灰、糯米、桐油和鸡蛋混合的糯米灰浆对家中房屋、店铺都进行加固修葺。当时她交代泥匠在糯米灰浆里掺入桐油与蛋清,还招致各种质疑。然而吴悦坚持要求,匠人们虽满腹狐疑,但是给钱的是大爷,依旧依令行事。
其实在唐朝时,工匠就已经用糯米灰浆建筑陵墓、佛塔,后又扩展到桥梁、水利等公共工程。北宋《营造法式》虽未明文记载糯米灰浆配方,但考古发现东京城遗迹的城墙粘合剂中含有糯米成分,印证了其实际应用。不过当时配方仍以石灰-糯米二元体系为主,尚未添加其他增强剂,在防水性、粘合强度及抗裂性能方面均存在局限。
而南宋时期出版的《事林广记》等文献就记载“以桐油入灰”的工艺改良,已经开始在糯米灰浆中添加桐油、蛋清等添加剂。其中,桐油可形成疏水膜增强防水性,蛋清能提升灰浆抗冻性能,使其更适应南宋政权迁移后,南方的多雨气候,此类复合配方被广泛应用于沿海堤坝工程。福建泉州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船体修补材料中就检出桐油、蛋清与糯米灰浆的混合物,证实了这一工艺的实际应用。
明清时期,糯米灰浆正式成为国家工程标准材料。明南京城墙采用"石灰-糯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