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1章(2 / 2)
刘耘娘也觉得有理,近来也打听了不少铺面,已经有了两三个合适的。但是,不是离食店太远,就是离家太远。唯一一个在家和食店中间的,却在大相国寺附近。
大相国寺是北宋佛教的中心,经常举办像浴佛节、盂兰盆会这样的大型佛事活动,还设有集市,是全城最大的商品交易场所。汇聚书籍、字画、古玩、药材、珠宝等各类商品,并设有餐饮娱乐摊位,吸引众多信徒与游客络绎不绝。
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提到,“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充分体现了大相国寺作为北宋最大的商业枢纽的重要性。
这样的铺子,人流客源不需要操心,但前厅面积狭小,难以容纳堂食顾客,只能做个柜台样式外卖窗口,供顾客即买即走。
吴悦却觉得这样挺好,那就把这个铺子做成糕点铺。这就只需要后厨扩建,提前砌个大的土窑来烘烤比如面包或者酥饼,也要有两口特制的大铁锅和炉灶来炸添加猪油中式糕点,比如麻花、开口笑、萨其马和蒸制的猪油松糕、马拉糕等。店里也可以提供饮子,试一试后世的水果茶和新式茶饮在北宋有没有市场。
“我们还可以看看有没有便宜的民宅租下来,让一些无家可归的伙计居住。”
这也不算稀奇,宋代官营作坊如少府监、将作监的工匠需长期服役,官府会提供"匠舍"作为集体宿舍,并配备基本生活设施。大型私营作坊(如冶铁、纺织业)为稳定劳动力,常为长期雇工提供住宿。酒楼、邸店等商铺的伙计多就近居住在店铺内或周边,以便昼夜值守。这类住宿均由雇主提供,唯有临时雇工才自行解决住所。
“让他们吃住在一起也便于我们管理,又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而且咱们也应该有一个空旷的地方,制作黄油、酸奶,还有猪油这些原料。”
吴悦还没明说的隐忧就是,待糕点铺开起来,分店越来越多,她们家的后院可做不了那么多原料。现在让杨氏和大丫在这里处理奶制品和猪油只是权宜之计。总不能这个家以后都不住了,堂堂七品官员的后宅搞得跟厨房似得,有碍观瞻,更有损斯文。
刘耘娘也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吴王氏也经常抱怨后院乱糟糟的吵成一片,但是她觉得这样便于监督生产,似乎还不赖。
可是儿子读书需要有个安静的环境,丈夫的同僚偶尔来家中发现这后院如此杂乱,难免贻笑大方。思及此,她坐直身子,意识到此事不可再拖延。然而一想到刚赚的银钱尚未焐热就要花出去,心中难免一阵绞痛。
吴悦知道她娘心疼钱,也知道东京城内的地皮可不便宜,就趁机提出意见,夹带私货。
“就算是近郊的庄子也可以,只要道路通达,原料运输反而比城内更快捷。城内小巷常堵车,挤得人半日难行。从城外走州桥这种大路,反而比在城内小街小巷弯弯转转要更快。咱们可以让一些需要安排住宿的员工也住在庄子里,早上跟随着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