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1 / 2)
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二十五日,皇第八女齐国公主薨。灵柩暂厝于都城西普济佛寺,以待下葬。仁宗皇帝悲恸不已,下诏追封其为韩国公主,且连续两日不临朝听政。
朝中大臣或私下议论,认为皇帝哀思过深,显见对张氏荣宠过盛。众皆言:“夫女宠太甚,则俭德易亏;恩泽偏私,则谗言易入。”
后宫亦掀起波澜。初时,御侍宫人闲时私下议论,提及皇八女生母??宁华殿张美人,四年连生三女皆夭折,谓其“无福无德”。原正二品淑媛自请降为正四品美人,又刻意违礼为皇八女求取小名,终未能保全皇女,众人皆归咎于张氏平素骄横无度,僭越礼制,不敬中宫所致。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插上翅膀的飞鸟,向着四面八方疾飞后,传入尚局二十四司,又飞入各宫贵人耳中,终至坤宁殿。
曹皇后以宫中有讹言惑众者,立即召遣司言传谕曰:“若辈勿以浮言相煽,吾能辨忠奸。”一向秉持“以威肃内”管理风格的中宫,以强势的态度迅速平息事态,令谣言不能互相煽动,也为平息帝王之怒。
可是,这才哪到哪呢,也没人有后世眼,再过几年,还会上一台大戏。在张氏以贵妃之身身死,正宫曹皇后尚在时,仁宗还要追册为后,打破儒家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在朝堂内外、乡野林间都引发极大的震荡。
据史书载,仁宗罢朝7日,亲宿皇仪殿守灵,温成皇后张氏的葬礼“费金帛无算”,连两府(中书、枢密院)亦不得入宫。
中书主政,枢密主军,这一个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国家日常政务决策与执行,相当于“政府”;另一个是最高军事机构,独立于中书门下,专掌军务,与中书并称“二府”。
仁宗这自断耳目,放弃权柄的行为让人颇为费解,还好当时朝内能人辈出,政局整体稳定,无内忧外患激化矛盾,短期权宜不至失控,只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其情感宣泄。
除此外,仁宗还要求百官致祭,那可是“御史台先设次,俟灵驾过,群臣素服,班台前北向再拜,举哭,十五举音,止哭,又再拜。”
御史台是当时最高的监察机关,承担监督百官、纠察朝政的重要职能,当然也承担礼制维护与朝仪监督。
所谓“御史台班次”,也就是说御史台先设置灵位,等到温成皇后张氏的灵车经过,群臣要穿着白色的丧服,在台前分列站立,面向北方行两次拜礼,然后放声大哭,以固定的节奏和次数,哭十五次后,才能在礼官示意下停止哭泣,接着还要再行两次拜礼。
↑返回顶部↑